第四百八十九章 火神庙的来历(2/3)

辟一洞府?你弄这么个地窖,还上不抓天下不着地,自己上下也不方便啊?”

这家伙在坑口抓耳挠腮地干着急。突然拍了一下大腿,骂道:“靠,开门扭锁是俺们人的拿手好戏啊!咋就忘了呢?”骂完右手往锁环上一指,一个开字诀过后,就听见一声轻微的“咔嚓”声,说明锁环开了。

如意神爪钩起锁环,用力向上一拉盖板就被吊起来。盖板并不重,大概只有七八十市斤。

屏住呼吸,将盖板在坑壁上靠稳。然后张秋生就退出庙堂,到外面的一棵大树下吸烟。陈年的地窖,里面恐怕充满有害气体,先让它散发散发。

趁着张秋生在抽烟发呆,我们交待一下这个火神庙的真实来历。

很久很久以前,麒林市这一带一片水泽,大河从现在的市中心奔流而过。这也是麒林市缺少古迹的原因,谁将房子建河中间啊?

民间传说这儿经常失火纯粹是胡扯,经常发大水还差不多。张秋生猜有一点沾边,曾经有修仙人在这儿待过。

修仙的叫元轩。他是火属xing修真者,道行已臻圆满即将飞升。元轩知道自己绝对渡不过飞升劫。他师傅就飞升失败,被雷劫劈得灰飞烟灭。

莽莽奔流的大河中有一小小的沙洲。元轩看中了这沙洲的水气重,正好可以遮掩他的火属xing。于是他在这儿搭了间茅庵混ri子。之所以说张秋生猜得有一点沾边,是因为元轩并不修炼,他只是在这儿躲劫。

躲劫之修真者绝不会再修炼,就像张道函几个人将元神**都封印起来一样。在飞升无望的情况下,到了飞升期的修真者再修炼那是找死。

大河从天边滚滚而来,在麒林这儿打个弯,再向天边滚滚而去。她每年带来的泥沙在这个河湾里淤积,渐渐地沧海变桑田。麒林露出水面,大河改道从她旁边流过。

原来的沙洲变成一块荒滩上的小高地。水汽已大大消逝,遮掩不住元轩的火气。他要离开这儿,重新去找可以遮掩火气的地方。

此时的草庵已变成一座小院加一间瓦房。元轩将这个院落交给他的几个弟子。对于弟子他只教武功不授修仙道法。元轩与张道函的想法一样,飞升无望再教人修仙那是害人。

弟子们苦苦哀求师祖留下。是的,弟子是称元轩为师祖。因为前三代的徒弟都死了,现在的已经是第四代。元轩每一代只选二三个人做他的弟子。他也不想开宗立派要许多徒弟干什么?他也不传徒弟长寿之法,生老病死听天由命。当然由于修习高深武功,他的徒弟都是很长寿的。但再长寿,也比不过飞升期的师父。

元轩去意已定,弟子们怎能留得住。元轩临走时,在屋中间砌了一神龛。神龛上塑了一神像。神像是一顽皮的小男孩,似怒似笑似嗔似喜,微妙微俏栩栩如生。

又在神龛下开辟了一净室,将自己的本命法宝留在里面。元轩已停止修炼,这本命法宝于他已无甚用。但毕竟是本命法宝,总是依依不舍。元轩在净室里设了禁制。

这个禁制是元轩参详各种阵法推演了几百年的结果。他在来这沙洲时就已经知道,沧海终有变桑田的一天。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为自己的后事做准备。修真人生命本就漫长,像元轩这样的已不修炼的修真人时间就更充足。几百年的时间,他就不断地炼制与完善着这个禁制。

这个禁制的厉害之处就是无人能破,除非仙界的上仙下凡。这意思就是只要进了这个净室就无人能出去。

不说小小金丹期的人,即使是大乘期、飞升期,甚至普通天仙只要进来就别想出去。

想爆丹爆婴与净室同归于尽都不行,你爆不了。元婴只能在这净室里干枯直至失去所有神识、灵识、意识,成为一个有生命而无生命力的胶状物。

这源于元轩讨厌那些不好好修炼,一心只想抢别人法宝的修真者。他师父的时代渡劫还不是特别困难,就是因为一件重要法宝被人偷去,而导致飞升失败。

现在不管有什么法宝,反正都渡不成劫,但元轩还是痛恨这样的人。

元轩交待弟子,看见这个塑像就等于看见了他。塑像下面的净室,任何情况下都不准进去。如果发现神龛下的地面被人动了,只需将地面恢复原状就行。

弟子们谨记师祖的教训,真的绝不进下面净室。后来的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大约有两次地面被人动了。弟子们按师祖的意思填平了事,对外绝不声张。

后来就再也未发生过地面被撬动的事。这一代弟子将师祖的话传给下一代弟子。而下一代弟子从未发生过地面被撬动的事,也就忘了向下传。

渐渐地,这儿开始有了人烟。又渐渐地有了集市,再慢慢发展成了小镇,再到清朝中期成了一个小县城。

麒林市不是什么战略要地,地势也不险峻。战争年代,兵荒马乱人们都往这儿逃难。各种部队今天你过来明天他过去,都是路过,不在这儿打战。

偶而有某部队在这儿驻守。但只要敌方来攻便立即放弃,转移到其他地方再作打算。就这样,这个小县城人口越来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张秋生】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八十九章 火神庙的来历〗地址https://wap.xbqg99.net/0/202/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