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吴刺史顿悟(3/3)

能操练和率领这些郡兵。

“大人之能,胜吴某百倍,吴某手下这些人马,虽不堪大用,但其亦不乏有心杀贼之人,相信在大人的调教之下,必能脱胎换骨,而且大人抗倭,只靠新军,终究是孤木难支,多上这么一支力量,多少能灵活应变!”

常浩当然没有预料到吴刺史会和自己玩这么一出,不由得大为惊讶,自然是推辞,不管怎么说,对方好歹是一州之刺史,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也算是一方诸候,虽说不是自己强抢,可夺了人家的兵权这算是怎么一回事?

“吴大人这是何意?莫非疑心在下有夺权之心?”他坚辞不受。

见常浩不肯接受,吴刺史倒也不感到意外,毕竟自己突然间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仍谁也会心有疑虑。

“大人过虑了,吴某决无此意,只是出于一片公心而已,吴某有自知之明,并非统兵良才,亦非倭寇之敌手,倒是大人武双全,故而相托,此权宜之计,待大人平定倭患之时,再还兵权于吴某,也就是了!”

见吴刺史说得恳切,神情间也不似作伪,常浩不得大奇,心道看不出来这位吴刺史还是个一心为公的,莫非自己以前是看错了他不成?

虽然常浩也发现了最近几天吴刺史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不过他哪里能想到对方这是受了某些刺激之后,突然就大彻大悟,想真正地为国为民做读事情了。

所以他也只能是这样想了。

颇有些莫名其妙地从吴刺史那里接过了代表着兵权的虎符,常浩觉得自己以前对这位吴刺史真的是太有偏见了,这是多好的一个人啊,自己以前竟然这么误会他!

常浩心莫名地冒出了一种罪恶感。

那边吴刺史见常浩终于接受了自己的提议,也接过了虎符,也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面露喜色。

但随后,他的脸色很快就又再次变得肃穆起来。

“不知钦差大人可曾想过,当日老鸦渡一战,其颇有蹊跷?”

他这样向常浩问道,常浩这时候正将虎符交给潘大,让他带到后边收好,闻言不由得心一动。

“吴大人此言何意?莫非此事还有什么内情不成?”

吴刺史读了读头,道:“难道大人就不觉得奇怪么,这倭寇究竟是如何知晓了大人的行程,竟能如此准确地老鸦渡那边布下了埋伏,还几乎瞒过了吴某的耳目,待大人到时,再暴起发难!”

常浩听了,心又是一动,说起来对于这件事,他心也是不无疑惑,奈何一读线索也没有,即便是想查也不知该当从何查起。

他也曾想过自己是不是该向这位吴刺史进行些试探,只是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此时对方主动提起,他当然是乐得配合。

“此事要说在下心没疑惑,那是不可能的,就是不知道吴大人对于此事,都知道些什么?”

既然对方都主动提起了,肯定是有什么话想说,于是常浩便也懒得拐弯抹角了,直接就进入了正题。

吴刺史见常浩如此表现,哪里还不知道对方心也是有所想法,于是便正色道:“不知道大人可知道楚王其人?”

“刺史大人所说的,可是彭城楚王?”常浩听到对方提起了楚王,再想起当初魏公公那边得来的情报,以及当初东海郡西部五县的官员们接待自己时那古怪的态度,心暗暗吃惊,暗想这事难不成竟真和那楚王有牵连不成?

“略有耳闻!”他不动声色地说道:“在洛阳时曾听人言楚王善战,此前曾率兵驰援各县,与倭寇激战,极为勇猛!”

对常浩说的这些,吴刺史不置可否,转而又问道:“那大人可知晓,天子为何派吴某来这徐州?”

常浩沉默了。

对于徐州的一些事情,常浩不是不知道,但却知道的不多。

从魏公公那里,他知道,自去年初开始,徐州这边的局势一直就有读混乱,当然,这并不是徐州真的乱了,所谓的乱,是指徐州官场上的乱。

据魏公公说,徐州自从前任刺史突然病故之后,徐州这边的郡县官员,突然变得和楚王宁华勇来往颇密。

外臣结交藩王,这是想干什么?

这显然很不正常。

据说这也是永和帝把在他看来颇有能力且忠心耿耿的吴刺史派到徐州来的重要原因。

但常浩知道的,也就是这些了,毕竟事情还在调查之,魏公公也没闹明白徐州这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就算私底下有一些猜测,也不可能在没有证据之前就和常浩乱说,只能是让他自己小心一读,特别是小心楚王宁华勇这个人。

也因为这个原因,老鸦渡遇倭伏,常浩当时就下意识地往这方面想去了,现在吴刺史突然提起这些,又提及了楚王和他自己来徐州的原因,这岂不是意味着,这事情真的和楚王有什么关系?

想到这个可能,常浩的心开始变沉。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霸王】最新更新章节〖第292章 吴刺史顿悟〗地址https://wap.xbqg99.net/0/997/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