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暴风骤雨8】(2/2)
1年后,新可汗以宁国公主没有生育子女为借口,将她送回长安。
宁国公主既是不幸者,又算幸运者,毕竟和亲公主能重回故国的屈指可数。
回纥军团自恃有功。在长安好好地抢掠玩乐了一番才走。
一部分留守京师的回纥士兵蛮横无比,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于大街道上强抢民女,甚至还敢用骑兵冲撞含光门。
李亨没办法,只得命令皇城大门紧闭,再派人前去劝止。
后来,回纥人又强夺百姓货物,乃至于抢长安市市长邵说的马,有关部门也不敢追究责任。
从乾元年间开始,居功自傲的回纥人又想到了讹诈唐朝的新招。
他们每进献一匹马,就向唐朝要价40匹缣。
他们的使者每年都带几万匹老弱的马来卖,还都留宿在国家祭祀部。
李亨吃着哑巴亏。还想用丰厚的赏赐使他们惭愧。然而,回纥人假装看不懂,还是硬卖给了唐朝6000匹。
唐朝的这些所谓的“盟友”,就像得到了近代列强的领事裁判权一样,大唐的法律对他们来说犹如一纸空文。他们不仅随意劫掠,而且杀了人也不用偿命。
有恃无恐的回纥人似乎不但并没有对宽厚的唐朝领情,并且很快就对自己软弱可欺的朋友动武了。
李豫大历十年,回纥人在大街上杀人,长安市市长黎干抓了凶手,李豫却下令赦免其无罪。
后来,他们又在东市杀人,市民将凶手绑送到万年县衙,回纥首领前来劫狱。砍伤了不少狱卒,长安市民都对这些人深恶痛绝。一味的妥协退让,并没能给唐朝带来安生。
大历十三年,回纥人袭击振武。并向东进犯太原。
河东军政长官鲍防与其交手,阳曲一战唐军大败,被杀上万人。代州军政长官张光晟又与之战于羊虎谷,唐军取胜,回纥人才开始撤军。
刘昫在《旧唐书》中哀叹道:“李亨利诱回纥来收复长安、洛阳。李豫利诱回纥平定河北。平定祸乱、稳定秩序的功绩确实很大。
然而,老百姓流尽了鲜血、耗尽了财富,甚至还不能满足回纥的索取。朝廷法纪松弛,无法遏制回纥的欺凌。忍耻和亲,姑息养奸。
仆固怀恩的叛乱对社稷危害很大,因为郭子仪治军有方,才使得中原免受再次进犯。比较起来,在众多游牧部族中,回纥对唐朝的功绩最大,祸害人民也最深!”总之,李亨父子历经千辛万苦要平定安史之乱,却依然无法遏制大唐江河日下的大势。
而回纥人的过分要求及作为,甚至使唐朝背负了“第一个签订条约割地丧权辱国的朝代”的骂名。
此后的回纥,因为长期与吐蕃作战,加上统治无道、内讧不断,846年被部属黠戛斯人所灭。
回纥人让李亨父子头疼不已,却又不得不多次求援、一忍再忍。谁知,吐蕃人就更不友好、更厉害了。
李亨即位之初,吐蕃就趁乱攻取了唐朝的巂州、武威等城,并驻军石堡。
757年,吐蕃派使者来修好,并且要求和唐军共同讨伐安禄山。李亨怕吐蕃人再伺机侵吞,并不敢痛快答应,但同时又不愿意得罪这个强悍的邻居。
于是,他派群臣奏章审议官南巨川前往回应,并加强沟通。
即便如此,吐蕃还是年年骚扰,且多次击败唐军,先后攻取廓、岷等州。
吐蕃使者还多次前来请和,李亨虽然深知其狡诈,但为了暂时缓解紧张关系,还是派宰相郭子仪、萧华、裴遵庆等人与其盟誓。
李豫宝应元年,吐蕃攻陷秦、成、渭等州。
763年,李豫派侍从顾问李之芳、太子侍从官崔伦前去访问,竟然被吐蕃扣留。
764年,吐蕃攻占大震关,夺取河、洮等州。至此,唐朝陇山以西的地盘全部丧失。
吐蕃进而征调了吐谷浑、党项等部20多万军队,围攻武功、奉天。
副元帅郭子仪率兵抵御,将其击败。这时李豫到达陕州,郭子仪退守商州,关中兵力空虚。吐蕃卷土重来,在守将高晖的引导下,占领长安。
吐蕃甚至,立了广武王李承宏为傀儡皇帝。还改了年号,实行大赦,设置官员。
关中的贵族和士绅们,都逃往荆襄或躲到山谷中。
再加上乱兵肆意抢掠,道路都被堵塞了。皇家膳食部部长殷仲卿率1000人坚守蓝田,并派骑兵200人渡河,对吐蕃人大喊:“郭子仪的军队马上到了!”此时,长安城中的地痞流氓也在宫苑击鼓呐喊,吐蕃以为会遭遇埋伏,就在半夜撤走了。
之后,郭子仪真的杀回长安,汉奸高晖在逃到潼关后,被守将李日越杀死。吐蕃军团占领长安15天后撤兵,李豫才回到京城。
郭子仪趁机带精兵夜袭敌营,杀敌数千人,俘获战马500匹、敌将4人,吐蕃退走。>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唐朝那些事儿】最新更新章节〖第30章【暴风骤雨8】〗地址https://wap.xbqg99.net/1/144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