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大周王朝】(3/3)
就是他必须要改变自唐末以来,武将拥兵自重、专横跋扈的恶劣作风。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就算是打得下江山也守不住,即便是能够做到统一,也不免再度分裂。
乱世仍将延续,北宋也无法逃开沦为五代之后第六代的命运。然而,武将骄悍的风气毕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五代中的历代帝王也都在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多次的尝试。
但每一次努力,却往往惹得流血厮杀、烽烟四起,甚至招来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那么,赵匡胤又要靠什么样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最终他又能否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呢?
赵匡胤平定二李之乱后,某日召见谋臣赵普,对他说道:“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这就是向赵普询问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
赵普做出了如下回答:“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这番话,把天下祸乱之源归结于藩镇势力太重,说得有一定道理。
唐朝就是亡于藩镇之手,五代之中后梁起于汴州,后唐、后晋、后汉起于河东,后周太祖郭威在魏博起兵,可以说五朝皆出于藩镇,后唐、后汉更是直接亡于藩镇之手,可见藩镇势力在五代的影响力之大。不过这一问题,在后周时期就已经被柴荣所认识到了。>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唐朝那些事儿】最新更新章节〖第114章【大周王朝】〗地址https://wap.xbqg99.net/1/1441/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