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0章

作者:嫣然123450 时间: 00:16:47

我认为对这个世界与人的看法,有个普世的观念,这个观念就是接近最佳认识、最佳解决问题的观念。我想接近这个答案,只为成长。先从我成长经历说起。

我1975年出生在农家,是家里的三闺女,可以说是为了生我弟弟才生的我,现在我也这么认为。我爹是个酗酒、失意的男人,以前在铁路局工作(合同工),后来因为脾气不好,没法混,提前回家务农,但也不肯好好干庄稼活,家里的经济全部交给老黄牛般的老妈妈身上务农。现对成长经历总结几点:

1、我爹不爱我,在我记忆中,他就是酗酒,打妈妈,打我,我很少喊他爹。

2、我是家里唯一的,甚至是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毕业于重点大学。我认为在当时家庭条件下,很贫穷,我上高中穿打补丁的衣服,爹之所以供我上大学,不是他多爱我,是为了以后我出人头地,照料家庭。

3、我毕业后留在省会城市,类似于打工,一无所有,在27岁时第一次谈恋爱,35岁离婚。这是我的选择,我没法怨他。

4、性格分析。我很没安全感,缺爱。我总觉着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所以跟别人打交道,总觉着别人会不喜欢我,自己设置了许多人际障碍。我想问的是如何克服这种人际障碍

---------------------------------

由于你成长于一个缺爱的环境中,导致你对“被别人爱”的渴求很强烈,却对“如何爱别人”很陌生;而“被别人爱”对你而言是个非常渴望却又很不清晰的目标,也就是说,即便是有人真的爱你,你也未必能很敏感地区分出什么是真爱,什么是说说而已。这就令你对感情有些迟钝,不善于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因为你领会爱的能力较为迟钝,别人往往做了很多却无法真正打动你的心,也无法给你安全感;而你为别人能提供的东西又很少,久而久之,别人就会疏离你了。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心理缺陷呢?首先意识到这个缺陷存在,并对你的成长和人际关系造成了损害。这一点你已经做到了。其次要学会自省,常常自我分析,毕竟我们没有长期相处过,你的问题只是口述的只言片语,真正最清楚自己的是你自己,我们的分析只是隔靴挠痒。很多人其实不是不会自我分析,而是缺乏自省意识。学会了自省,你会逐渐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心理上的“大问题”是由无数个细节问题共同构成的,你可能这方面不错,那方面有缺陷,所以必须不断深挖细查。第三要适当阅读一些心理成长的书籍,并做到学以致用,心、言、行一致。其实我见过不少人,嘴上道理懂得一套套的,可一旦化为现实就完全不顶事。这是因为,说说,想想,远比行动更困难,因为说与想是无需什么代价的,但一旦化为行动,就必须花费代价。比如说,某人总是认为自己很善良,一见到天灾 就掉泪,并能想象自己会为此做很多义举。但一旦涉及捐款或救援,大部分人会马上找出种种理由不去行善,因为捐款要掏钱,做志愿者要耗时间以及冒风险,所以很多人缺乏行动的勇气。我只能说,这些人口头的“善”,是伪善。成长也是一样,知道了成长的道理却不去躬身实践,就是一种“伪成长”,其实等于没成长。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从噩梦到天堂离婚四年的成长史连载】最新更新章节〖第2030章〗地址https://wap.xbqg99.net/110/110313/2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