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如梦,真空无空——探讨本书中的悟道(2/3)
,当我脾气暴躁的时候,心情烦闷的时候,就喜欢拿起笔,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写。写着写着,心情就平和了,也感觉自身的能量开始慢慢恢复了。这时我才明白,书法是一种修道,它在修道之中更多的帮助是在精神力的凝练和提升上。
所以我将其用在了书中。
以一种武学的站桩姿势,一笔一划浑然天成,天人感应之下,排除杂念,心中无我无他,心无生魔,那便是悟道,便是精神力的提升!
这也是给诸位一个启发,修行源自生活,任何一个人说,我要出世修行,那简直就是笑话。一点一滴之间,都是修行,如果你想出世修行,那得等你明悟人间真谛,才可,否则出世之后,根本无寸进可言,所以不管在哪本书中,甚至是金庸大师的书中,不可能说一个人从一出生就独自一人在深山中就修行成了绝世高手。必定是因为在世俗之中受到某种启发,才出世修行,然后再次入世时,他已经成为了绝世高手。
四、梦中悟道说
书中有很多情节都是在讲梦与现实的联系。甚至更是引经据典,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参考了金刚经、楞严经。
因为梦实在是个太过奇妙的东西了。人们想要突破自己的 极限,其实就是要开发自己的潜能,如何开发潜能?
如果从如何开发潜能去研究,那就进入了死胡同,我的理解就是,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去考虑一下,怎样的情况下可以激发潜能?
第一、在情况危急的时刻,比如一个女人,平时肯定抬不起来一块重三四百斤的石头,但是如果这个石头下面压着他儿子的一条腿,那也许就另当别论了,这是在危急关头爆发出来的潜能,这也算是一种催眠吧,潜意识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到,必须要做到,肯定能做到,所以就做到了。
第二、还有一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人有意识的时候的爆发,而人在无意识时,更容易爆发潜能。无意识的状态最常见的就是自己在做梦的时候。比如梦游的人,他们就算把自己绑起来,不管有多紧,多难解开,但是他们如果梦游了,那么那些绑自己的绳子就跟没绑好般轻松解开。还有书中提到的,一觉醒来,身在好几十公里外,这些都是自己潜能带来的。
所以,我研究梦境,将精神力的修炼与梦结合起来,而且非常奇妙的是,我们的老祖宗,在非常古老的时候也就知道了这一点。庄周的梦蝶,现实和梦境的真假颠倒。让自己身轻如蝶,这样就能乘风而行。
意识的东西,就是如此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如果要说清,那么就用做梦来解释,最为合适不过了。
所以书中就出现了许多与梦相关的东西,这也难怪了,金刚经中最为核心的一句话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可以这么想,色身在世,经历种种苦痛,最终都归于虚幻,只有精神长存于世,释迦摩尼佛最终也圆寂,留下数千舍利,分散众国,但是他对于悟道的精神长存于世,影响世间一代一代之人。所以世间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如雾般看的到,摸不着,如闪电般一纵即逝,而倒是梦中的一切,都如真实般,可以长存。
五、灯火引路为修道说
书中诸葛宇成立了一个彼岸之光的组织。这其中就体现了我对修道的一种看法。
修道之人应修持自身,壮大自己,但是当修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必定会发现,这样修行不可能修到境界的极致,缺了什么?
不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弟子们修炼到一定程度就会入世修行,修的是什么?那就是功德。功德如何得到?那就是灯火引路为修道了。
人们常说,自己如何如何辛苦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该如何解脱?如果我们能够解救这样的人,那么就是功德。世上有许多人都在想办法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他们用的方法是有待考究的。
看到穷人,就丢点钱给他们,这就是所谓的慈善,殊不知,他们得到这笔钱后,还是会穷,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去用,或者说怎么去让自己不穷。古时候有句话叫勿授人以鱼,应授人以渔。
你给人家鱼吃,人家感谢你,但是吃完之后,他们还是会饿,但是如果你教人家如何抓鱼,那么他们就会一直有鱼吃。
而灯火的作用就在于此,诸葛宇他们只有四个人,就算再如何厉害,驱魔道术如何如何牛掰,但是他们也无法将世上多如恒沙般的妖魔全数消灭光。所以他们只能用自己作为典范,去点亮一盏灯火,引导众生走出疾苦,登上彼岸,寻求超脱。
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功德的方式。
当诸葛宇带领团队一次次打败妖魔时,给人传来的正能量,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梦想,给人们带来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就是功德。
在现实中,大家也要做到这一点。按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点亮一盏灯,传递正能量。
以上就是我根据自己的看法总结出并且运用到书里的一些修道看法。至于还有修行的路线等级划分,这些我想书中已经做了很详细的解释了,就不一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诸葛后人在现代(修真大少在都市)】最新更新章节〖心意如梦,真空无空——探讨本书中的悟道〗地址https://wap.xbqg99.net/112/11268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