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危机来临(2/3)
尊崇的位置上,而伽蓝无法与其相提并论。不论伽蓝的身世如何神秘,他始终都是官奴婢出身,而官奴婢意味着某个世家望族或者某个世家望族中的某一支已经衰败了,伽蓝若想重振这一族这一支,或许努力一辈子都未必能成功。换句话说,伽蓝的前途并不明朗,更谈不上灿烂。
在今日帝国中,元氏的确权势显赫,地位尊崇。其先祖带着鲜卑骑士南下征战,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分裂和战乱,给黄河两岸的芸芸苍生带来了近百年的和平,并把中土历史推进了南北朝的对峙时期,就此奠定了以北统南的统一基础。拓跋氏的魏国统一中土北方将近两百年,其崇高的皇族地位早已深入到世家权贵和普罗大众之心,虽然在几十年前其国祚败亡,元氏皇族遭到血腥杀戮,但西入关中的一支却顽强生存了下来,如今更是兴旺发达,那流淌在身体内的代表了昔日荣耀的崇高血脉受到了整个中土北方人的尊敬。
山东人和关陇人一样尊崇元氏。当年周武帝灭齐之后,先帝受禅开国之后,为了迅速稳定山东局势,派驻山东的地方大员最多的就是元氏子弟,而这一办法非常有效。在关陇贵族中,山东人能够一致认可的就是元氏,即便是崔氏等本堂在山东的世家权贵,因为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彼此矛盾层生,也未能得到山东人的一致认可。
这样分析下来,元务本极有可能在平原郡得到了一部分河北世家望族的支持。县尉这个官职的确很小,正因为小,它才不起眼,不被人注意,才能隐藏元务本到东光县的真正目的,同时因为这一职务负责治安缉盗,正好可以帮助元务本在平原郡内广泛结交河北世家望族。
“到了东光县,越过白桥,进入白沟,恐怕局势就要变了。”
薛德音下了结论。他与元务本是多年好友,了解元务本的性格。假如元务本参与了杨玄感的叛乱,那么为了保证谋划的顺利实施,元务本极有可能利用河北叛军,围杀巡察团队,或者更准确地说,围杀伽蓝和他的龙卫统,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阻碍这一谋划的不利因素统统铲除。崔逊和游元毕竟是山东世家子弟,留下他们的性命远比杀了他们好。
河北人如何选择?从山东人的整体利益来看,当然希望杨玄感叛乱,然后断绝永济渠,切断远征军水道,迫使皇帝和远征军再次失利于辽东战场。皇帝龙颜震怒,必定南下中原,疯狂杀戮。关陇人互相残杀,两虎相争,白白便宜了山东人,山东人正好可以渔翁得利。
“如果我们覆灭于平原郡,被河北人杀了,必定会有更多的河北人在杨玄感叛乱之后举旗响应。”
杀了伽蓝和龙卫统,等于彻底得罪了皇帝和河东裴氏、薛氏,那么一旦皇帝杀了杨玄感,接下来就要轮到河北人倒霉了。一二流的世家大族尚能对抗,三四流的望族和不入流的地方豪强就无力抵御了,必定要做替罪羊,既然如此,倒不如把赌注押在杨玄感身上,豪赌一把。赌赢了,改天换地了,或许就能一飞冲天,跻身豪族行列,光宗耀祖。
其实目前河北叛军的首领绝大部分来自三四流的望族和不入流的地方豪强,这些人在帝国统一过程中和帝国制度改革中损失最大,所以他们最痛恨关陇人,也最愿意推动关陇人内部的自相残杀。从这一点来推测,他们在河北大世家大权贵的有目的性的引导下,在以杨玄感为首的关陇人的刻意拉拢下,的确有可能“将计就计”,先帮助杨玄感切断水道,然后再帮助杨玄感造反,至于诛杀龙卫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一个小插曲而已。
河北人到底如何选择?答案很快揭晓。
第二天,伽蓝接到了游元的命令,他要在长芦处理一些公务,暂缓南下。
暂缓南下,实际上就是游元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白沟一线郡县的世家望族进行策略上的商讨,给予这些世家望族以更多的时间来实施他的策略。
伽蓝意识到危机正在步步逼近,即刻召集旅队军官部署应对之策。
游元在长芦一待就是三天。伽蓝忧心如焚,如今时间非常少,越早赶到黎阳,越早赶到东都,就越有机会阻止杨玄感的叛乱,最起码可以提前准备,把因杨玄感叛乱而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这三天崔逊都没有出现,很显然,在东都崔赜和崔宝德没有回信之前,他不能做出更多的举动,尤其重要的是,他必须兼顾到整个山东权贵集团的利益,不能蓄意破坏或者阻止游元正在实施的策略,不能公开与游元对着干。
三天后,巡察团队开船南下,向平原郡进发。
长芦城距离东光两百余里。船队走了两天多时间,抵达白桥的时候正好日近黄昏。在白桥津口,并没有看到想像中的隆重的欢迎场面,只看到东光、弓高和胡苏三个县的县令及其僚佐,还有几个地方郡望,非常冷清。
伽蓝指挥龙卫统将士在白桥津北岸扎下营寨。南岸的冷清场面让伽蓝和薛德音等人有一股不祥预感。游元没有派人来请伽蓝与平原郡官员见面,伽蓝也乐得清净。他本是贫贱,起自行伍,日夜挣扎在生死之间,骨子里就对高高在上颐指气使飞扬跋扈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隋帝国风云】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五章 危机来临〗地址https://wap.xbqg99.net/122/12201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