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繁荣背后的秘密(3/3)

………………………………………………………………….

朱由校闭着眼睛倾听,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想法。忽然之间,似有一道强力闪电在脑海中划过:明朝并非没有足够的纳税人口,而是很多人口根本就没有纳入统计。其中包括,历年新增人口,失去土地沦为佃农的农民,数目庞大的贱民和每年不断增加的流民。

各地豪绅大户,依靠科举功名和纳捐,形成了免税的特殊群体。自万历中后期天灾 不断,农民为了活命只有卖身为奴,从而又形成了一个畸形利益团体;

豪商巨富依靠朝中话语权,不断推行减税,并且利用对于明律的熟悉,给自己找了无数偷漏税负的理由和借口,并借此与朝中官员形成了关系紧密的群体。明朝的官员与商人未必有后世的经济眼光,但他们却敏感地抓住了明朝廷政策的漏洞。

成祖定下了朝廷年入2700万石田赋的最高额度,那些地主和豪商暗地里早就乐开了花,他们与地方官员,窜通一气瞒报人口。这就导致朝廷征收税赋的人口,永远都是6000万人。而新增加的几千万人口,成为他们任意盘剥的对象,朝廷还没办法收税。

因为拥有数量庞大且近乎免费的劳动群体存在,明朝官员及商人才有底气叫板朝廷。他们根本不在乎6000万固定纳税人口的死活,因为这仅仅是他们用来争权夺利的工具而已。但如果谁敢动那些免费劳动力,这些人肯定会拿着板砖玩命。

怪不得孙元化和熊廷弼说起这事就支支吾吾,周时纯一副准备随时英勇就义的悲壮表情。就连傅山都不敢直接说明。这事谁要是捅出来,绝对死无葬身之地,连神仙都救不了…

真特么的是一个大笑话,明王朝中后期貌似繁荣的商业经济,竟然是奴隶制和偷漏税结合的怪胎产物。就这样的商业经济基础,凭什么去和欧洲那些武装商人竞争!!??

想通这些关节后,朱由校忽然浑身没了力气,两只眼睛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瘫软在椅子上…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大明少皇】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五章 繁荣背后的秘密〗地址https://wap.xbqg99.net/133/13361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