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七三章:乐极生悲了吧?(1/4)

泾阳县的情况在一日日的好转着,经历了最初的不适,到现在的飞腾,仅仅也不过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已。<客栈,客人可以不用限量,但每人每次只准点一斤,喝完之后方可继续点酒。

酒肆的情况稍稍好一些,但每人每次也只准买一斗。

这么做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当下啤酒产量严重不足,很多地方都在限量销售,既然不能无差别对待,那就只能用同样的方法去限制一下他们。

可限制也好,不限制也好,仅仅开放了一个月的宵禁以后,如果谁要是告诉他们马上要重新恢复宵禁,估摸着这帮掌柜们就要坐在县衙门口示威了。

“一个月内,泾阳的税收竟然增加了两倍……”拿着最新统计出来的税单,上官仪满脸震惊的看着刘善。

什么都可以造假,唯独税收造不了假,也没必要去造假,最终受损失的,只能是自己。

上官仪所说的税收,是除了啤酒作坊以外,城中所有商铺应该缴纳的税额。

也就是说,仅仅开放了半个夜晚的泾阳县,其消费能力竟然是白天的两倍。

而在此之前,随着啤酒作坊的建立,泾阳经济的回暖,泾阳县的税收巅峰曾经达到过一个月一百三十贯,而现在,距离创造历史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这个数字竟然疯长到了将近四百贯。

如果能够保持下去,一年就是五千贯的税收。

单看数字的话,的确不多,但这时代是以钱作为单位的,那么换算成五千万钱呢?

要知道,改制以前,泾阳全县全年的预算才不过二百多贯,就算是改制以后,全年预算也不过五百多贯。

也就是说,上缴朝廷以后,泾阳少说也能留下两千贯左右,而两千贯,省着点用,足以他们支撑四五年的时间。

还是那句话,税收不会作假。

因为现在采取的是入城收税制,而非单一的利润收税制,只要商家选择了购进货物,商队在入城的时候会先进行交税,这个是商队自己的税。

货物卖给了谁,卖了多少钱,都要清清楚楚的登记纳税。

而店家在购进下一批货的时候,必须要将上一批货物的税额给交了,为了控制物价,每件商品卖多少钱,这个是有规定的,上下可以稍微浮动,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而纳税则是按照此商品的规定限额进行纳税。

只不过商家缴纳的是毛利税,即这批货物除去货物成本之后的差价纳税。

虽然还是三十税一,但随着税制的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