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八二章:自古忠孝难两全(3/4)

高句丽。

这个国家并不强大,甚至很弱小,但却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优势,硬生生的扛下了隋朝的三次东征,甚至,隋朝最终的灭亡,也都跟高句丽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次的东征使隋朝的国力消耗了太多太多,最终才引起整个隋朝的反感,强大的隋朝,在短短的几十年内,瞬间崩塌。

所以,唐朝讨伐高句丽,所有人都不认为会不会发生,只是先前他们并不觉得会有这么快。

只是现在,随着唐朝军力的提升,经济的复苏,加上连战连捷,若是能攻破吐蕃这样的对手,那么攻下高句丽还有什么难题?

“诸位,不管这次诸位负责的任务是什么?能不能上前线杀敌立功,所有人,咱们这十七万将士们,平分此功!”苏定方最终说道,虽然会引起前线将士的不满,可若是不这么做,留在后方的将士会更加的不满。

不过,除了这个办法,苏定方还有一个办法:“另外,张将军这边做好轮换准备,若是前线打的苦,本帅会挑一些人回来轮换。”

轮换制,灵感来源于将军们的轮换制度,这样大家也都没有怨言,谁都有上前线的机会,至于时间,多一些少一些又有何妨?

……

随后的十天之内,吐谷浑境内的唐军更是频繁的调动着,有时候一日就能来回反复个好几遍。

直到最后,这才逐渐的稳定了下来。

而有心人则是发现了一个惊喜,唐军竟然在收缩,在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前提下,竟然进行了收缩。

每部的兵力虽然增加了,可游荡在外的千人小队却不见了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军营,若是从天空往下看,这一座座军营更是连成了一道直线,而在直线的另一端,则聚集着一支更加庞大的军队。

张亮本部,侯君集本部,李道彦本部,加上苏定方划拨出来的一万人,整整七万人归于张亮统辖。

因为接管了押运任务,所以这些兵力则是节约了出来,五万兵力以三千人为一营,每营相隔五十里,十二个军营遍布在一道长六百里的走廊上,而每隔一百五十里,则增设一个营,即三千,三千,六千,三千,三千,六千,这样的布阵方式排列着。

这样足以保证任何一个点出现问题之后,其他地方都能迅速的支援。

而张亮则是坐镇中军,亲自统筹全局。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苏定方可以带着一支十万人规模的军队南下进入吐蕃境内,这可比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