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批判“谭张争霸”及个人观点(1/3)
谭咏麟成功主要靠两方面,一是国际大公司的人脉找rb人直接给他写歌,东风易借。二是他可以比较简单复制赵容弼的成功。从爱在深秋(一个朋友)冬之寒嚎(牧羊录)开始不仅是老赵唱红什么他唱什么,连音乐风格都跟着走。而老赵半隐退后老谭翻了最后一首讲不出再见(向着天空展开翅膀)也就没什么商业成功了。
这也不是谭自己的问题,是大公司的商业策略。像宝丽金后来盯上玉置浩二,翻一首红一首,张学友就这么红起来的。而弃李克勤捧黎明也是从把那首如果这是情(朋友)给后者开始。相反的,华星是本土公司,虽然一样翻唱,东风不好借,请喜多郎给梅艳芳写似水流年,结果拿到稿子全是一段段零散旋律,还要黎小田自己动手凑成成品。
创造力量华星更不能跟宝丽金比,因为就黎小田一个人能写。张国荣的翻唱非常杂,很少在一个人那儿翻两次,因为他很早就参与进唱片监制,从各种当时还没流行起来的新音乐里找可以成功的东西。
而他这个人最大的长处恰好是融会贯通,把借来的东西再做得进一步,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再跟舞蹈设计一起搞一套不复杂又有个性的舞步,于是rb人那里站着唱的快歌就变成了动感更突出的张氏舞曲。
所以说香港从慢板抒情进入现代音乐,谭咏麟功不可没,他让香港有了快歌,而紧跟着却是梅艳芳张国荣让快歌真正成了视觉体验的劲歌。谭咏麟是商业流行音乐的巅峰,像是香港不会跳舞的杰克逊。张国荣则像是香港不会乐器的普林斯,一次一次拿更新更激进的东西打破香港人接受能力的上限(或者说下限)。
1983年的时候香港连银屏接吻都要哗然,他却在1985年首次演唱会上开唱诱骗少女献身的《第一次》,由此开启一大波三观不正的洗脑歌。两人都是站在别人肩膀上的,谭是集前人之大成(能做到这点也相当了不起了),而张是与梅一起开新风。这种影响有多深?想想商业电台在90初不得不一口气推出四个人才能涵盖抒情(学友)演绎感(华仔)时尚(黎明)舞蹈(城城)。再想想如今几成娱乐圈人出柜。当然那时代最红的几个人中,张国荣也是最晚被接受的,许冠杰罗文关正杰的影响太深,继承这种唱腔的谭是正道,张唱粤语高音没特点,唱英文没人听,唱低音不符合当时港人审美。香港讲究资历,罗文许冠杰是一辈人,谭咏麟的竞争对手本该是早早成功出道的陈百强,谁又能想到八年之后变成张国荣忽悠了三四成的歌迷下攻上?话说谭张歌迷打破头时有没有想过晾在一边的day的感受?
香港其实是一个太小的地方,资源才华有限民众文化更有限。2003年普林斯正主去香港参加 后群星汇,上座仅廖廖三成,就这可怜的欣赏水平,张死前开的演唱会争议那么大也就不奇怪了。这么想想,至少在弹丸之地能在80年代有那么一次激烈的流行文化冲击,能让民众打激素似的追赶一下rb音乐的欣赏水平而不是90之后那样被甩落只能远远跟在后面捡牙慧,已是幸事。
张国荣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从反面角色出道再以叛逆形象走红的。在很长很长的时间段里,这种形象独此一份。如果说这个呢,会扯到一些现在的人了解少的东西。
香港的开放是一种有底线的开放,在任何时候。譬如说任白(粤剧名伶任剑辉和白雪仙),相依为命大半辈子的两个女人,到最后任剑辉依然要以二太太(也就是妾)的身份与她名存实亡的丈夫合葬。为什么?因为任死早了一年,香港在1990年前同性恋是犯罪,是要坐牢的。香港人骨子里有奴性,这个词我用在这里香港朋友不要觉得被冒犯。什么的奴呢?规则的奴。就是中国最传统,传统得迂腐的那些东西。
张国荣和梅艳芳活得确实与众不同,尤其是前者,对各种东西的叛逆都是骨子里的。老张1985年红了之后就在电台放了一堆炮,从大佬黎智英一路轰到曾经好友陈百强。如果你听过全文会觉得这个人能活到千禧年都是奇迹,换王杰早挂掉了。
也是在那个访问他替梅艳芳出头,阿梅当时因为形象叛逆被媒体泼脏水说私生活乱,手上还有纹身,老张就放炮,我跟她出差住都住在一起就差没睡在一起了,她身上哪有什么纹身。
关于阿梅还有后来近藤真彦的事,老张在另一个访问里说:“当年我跟阿伦阿梅一手一脚把rb鬼子打回老家。近藤真彦那时候到香港,以为自己是超级巨星拽得二五百万,我同台时向他竖大拇指,他却说:hy?那你想我说什么,其实我心里想说,你真是够渣的,能玩弄阿梅跟akia,你算什么东西,现在我唱歌能把你爆成渣。”这话也就是他敢说,也只有他能说。所以这么一个真性情又有资格张狂的人物,你觉得当时香港圈里那么多私生活必须活在暗处的人会怎么看他?能不把他当偶像?老张从红开始在香港就是孙悟空一般的存在,各路神仙的心都被他收了,不是没有原因的。实话实说,老张的唱片卖的绝对没有老谭好,这是受众的问题,香港骨子里是传统的。但是他的红是忽悠起了很多港人心里暗藏的东西,是时代标志。这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人体照相机】最新更新章节〖理性批判“谭张争霸”及个人观点〗地址https://wap.xbqg99.net/148/14890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