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军依水动 有旨不尊(1/5)
崇祯十三年腊月,不光是河南一省没有什么太平节日过,山东上下也是不安宁,在李自成河南聚众的消息传到山东,李孟立刻是布命令,胶州营开始进入战备状态。{什么李自成仓促间凑成十几万兵马,根基不稳,不会对河南的造成大害。
现在看来这些话没有一句说对,李自成河南十几万众聚集起来之后。立刻是爆了极大的战斗力,河南千里赤地,还活着地那些流民饥民都是过来投奔,加上已经是河南境内流窜多日的那些骨干。
官兵们已经没有能力和这样的流寇抗衡,说来也是可怕,李自成在两个月前还是在四川的鱼腹山区流窜,绝望的想要跳崖自杀。但他只不过是抓到了左良玉防御上的一个空档,几百轻骑连夜的穿过湖广,逃入河南。
然后。完全没有个过程,几百人的残兵败将突然就变成了几十万人的大军,这前后地差别用天上地下来形容都不够。
而且这时候的闯军和几年前的有些不同了,从前李自成率领的闯营部队。比起如今来,战斗力和实力甚至还有过。但那时候,仅仅是一支贫民流寇组成地大队,为了和官军作战而作战,整日都是在逃生求食。
但现在的李自成地部队,却有了自己的宗旨。闯军已经是对外号称“均天下田地。让乾坤无有贫富之分”,当然,更加脍炙人口的还是那句“迎闯王,盼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对各处辗转求生的平民百姓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福音,不管这口号到底是真是假。人人都想过去投奔。
相应地。闯军在战斗中根本不担心战力受损,因为各地来投奔地民众很快就能补上这个缺
为什么一支流寇的部队。突然间有了宣传的口号,这肯定不是这些农民能够想出来的,这就是牛金星加入之后的不同,这也很少的解释了,一名举人刚刚加入这一支大军,马上就被封为军师。
崇祯十四年的正月,李自成率领大军围攻洛阳,天下震动……
洛阳城是河南第一大城,也是历史悠久地重镇古都,但更加重要地,洛阳城内住着这天下最重要的藩王,福王。
福王是万历皇帝最喜欢地儿子,本来想要立他做太子,因为长幼之分没有成功,结果万历又准备给福王分封土地。却因为土地面积太大和朝中的大臣不断的争执拉锯,到最后才确定一个小很多的数目。
但即便是这所谓小很多的数目,河南省的田地已经是不够分封,还需要去外省割去土地来凑齐,就连山东兖州也有部分土地属于福王的王庄。
土地这么大并不能说明福王在崇祯朝的重要,崇祯皇帝刚刚登基,那时候九千岁还是呼风唤雨势力极大,崇祯皇帝在宫中吃东西都是吃皇后送进来的饭,生怕遭了莫名其妙的毒手。
这么危急的时刻,福王派了一队士兵来保护崇祯皇帝的安全,这队士兵实际上的作用没有多少,但这意义却非同寻常。
崇祯皇帝登基以来,福王的这个表现自然是被他记在心中,而且崇祯皇帝实际上是大明历代皇帝对亲藩勋贵最为宽容的人,有了皇帝的信任,福王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远胜其他的藩王。
福王身份不同,行事也是肆无忌惮,洛阳周围和王庄的庄田,都被福王盘剥的天高三尺,豫西的平民百姓苦不堪言。
这些事情,朝廷中枢是不知道的,却只是知道福王危急,正在被闯逆几十万兵马围攻,必须要派兵救援。
和众人判断的没有什么区别,福王的求救文上只是请朝廷派兵马救援,而河南巡抚李仙风则直接是在奏折上点明,请山东兵马来救援。而朝廷中的诸位大臣,也是第一个想到山东兵马。
没过正月十五,朝廷下旨,命令山东巡抚颜继祖、山东总兵李孟,带兵去河南洛阳救援,剿灭闯贼。
附带说一下,在崇祯十三年十一月的时候,大部分地方的监军宦官都是被崇祯皇帝撤回了京师,把带兵的权力完全集中在文官一人手上,监军太监刘元斌离开济南回返京城,按说外放的实缺太监回京师并不是什么好事,可这刘元斌如释重负,甚至连给他饯行的酒席都被推辞掉,连忙上路。
京师传旨的太监和护卫的锦衣卫也已经是赶到了济南城,他们这些人是不理会带兵的军将,而是每天去催促领兵的文官——山东巡抚颜继祖。
山东兵马出兵与否。颜继祖没有一点的言权,但传旨太监本就是正月被派出去,心中带着几分怨气,而且河南地告急文一封接着一封的送往京师,来自京师的快马也在催促着传旨太监他们。
传旨的钦差对李孟不理不睬,每日里却威逼巡抚颜继祖,开始的时候山东巡抚颜继祖还能拿些银子财物的贿赂,可过了几天,这些金银财物也是一点用不起了。传旨的钦差太监甚至是把钱退了回来。
山东巡抚颜继祖开始本来很乐观,上次开封城的求援,李孟没有什么推辞就火的派兵救援,这次事情更加地危急。李孟的反应应该更加的迅才是。
谁想到去和李孟商议了几次,李孟那边都是说军队没有准备完全。不能出兵。听这个意思倒还让这个山东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顺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零五章 军依水动 有旨不尊〗地址https://wap.xbqg99.net/172/172218/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