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 大富商周慈景(1/2)
这一日,秋仪之起得甚早,遵照郑荣的吩咐,到王府之内告辞领训,又接了郑荣早已准备妥当的名帖书信以及路上盘缠,这才带着赵成孝如约出城同周慈景会合。
他二人刚出内城,就远远就望见这周大官人只带着七采,否则同叔父对吟几首诗,那也不枉此行了。”
周慈景被秋仪之一口一个“叔父”叫得好不自在,半日才鼓起勇气,递过一片冰湃过的西瓜,道:“那贤侄就在我车内多休息一会好了。”
秋仪之接过西瓜,捡着没有瓜子的地方,狠狠咬了一大片,嚼也不嚼便一口吞下,顿时冻得他眼冒金星,脑袋生疼。过了半晌,这疼痛才消减下去,浑身上下的暑气也随之消散得一干二净。可秋仪之毕竟是穷苦出身,又就在军营之中,耳濡目染了义父郑荣爱兵如子的风范,觉得自己在此凉车之中享福,而其余随从则在烈日之下赶路,实在是不合时宜。于是他又讨来两片西瓜,说声“失陪了”,便又钻出车棚。
刚出车棚,一阵热浪便迎面扑来,直把秋仪之熏得头晕目眩,觉得周身都被按在一直密不透风的锅子里蒸煮,只有车棚门帘缝隙中偷偷溜出来的一丝凉气让他感觉有半分舒适。
于是秋仪之也不骑马,将手中一片西瓜送给坐在马上并排同行的赵成孝,另一片则递给赶车的老头。
老头接过西瓜,咬了一口咽下,霎时就连额头上、嘴角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这三伏天里能吃到这样的冰西瓜,真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小老儿谢过义殿下了!”
秋仪之听了,满脸惊异,低声问道:“你竟知道我的身份?”
那老头子“哈哈”一笑,说道:“殿下每天同那个番邦郡主走街串巷,那个叫与民同乐,广阳城中只要不是瞎子,哪个不认得?”
仪之听了,自失地一笑道:“老人家说得在理。只是晚辈此行同你们周大官人有紧要事情去办,还望老人家不要点破身份。这‘殿下’二字更不可再说,就当我是周大官人的侄子,叫我声‘公子’便好了。”
那老人慈祥地望了秋仪之一眼,道:“知道。我们东家出门之前就跟小老儿还有他们几个说过了,这次出门嘴巴上要有把门的,要是谁多嘴多舌,也不等回广阳,半路上就开革出周府去!不瞒殿下……哦不……不瞒公子说,小老儿是服侍了周家几代的老人了,其余几个不是东家的远房亲戚,就是贫寒时候接济过东家的邻居。东家大方,每个月给我们几个的工钱,比州县官一年的俸禄还多,我们几个全凭这份银子养家,谁敢满嘴跑舌头?”
秋仪之听了,点头称赞道:“这周大官人赏罚分明,深通御人之道啊!”
没想到周慈景却在车棚之中听得明白,轻咳一声道:“贤侄过奖了……”这话又有谦称又有敬称,说得不伦不类,秋仪之和那老头听了,相视都是莞尔一笑。
仪之却不理会周慈景,问那老者道:“不知老人家该如何称呼?”
那老人显是出自市井之中,完全不懂官场上那些互谦的无聊辞藻:“我老娘那天大着肚子还去插秧,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就把我生在一条坎里头。乡下人不认字,随口就取了个何坎的名字。我嫌这名字不好听,人活着,哪能天天带着坎儿呢?幸好我们老何家同辈的兄弟人多,我正排行老九,一开始大家都叫我何九弟、后来叫何九哥、再后来叫何九叔、现在都叫我一声何九公。我觉着这名字不错,叫着也显得我老何家人丁兴旺不是……”
话说到一半,周慈景从身后钻出车棚,叱道:“我说何九,你在这里充什么大辈?人家是什么身份?能叫你‘九公’吗?”又换了副笑容对秋仪之说道,“贤侄不要动气,这何九虽然没大没小的,但赶车押镖却是一把好手,这么多年了他押送的货物还从来没有失手的。”
秋仪之却满不为意道:“没事,小侄觉得这‘何九公’三个字挺好的,叫起来也顺口。叔父还是回去歇息吧,小侄正要向这老江湖讨教讨教呢!”
周慈景听秋仪之这么一说,也不好再多说话,朝何九公看了一眼,才恨恨地缩回棚里。
秋仪之同何九公攀谈了一番,这才知道何九公的底细。原来他今年已是六十六岁高龄,自小就服侍过周慈景的祖父、父亲,即便周家家道中落时也依旧忠心耿耿。周慈景弃笔从商之后,这何九公就是他手下第一个伙计,跟着东家走南闯北,可以说周家有今日的财富,这何九公乃应记上首功。周慈景方才嘴巴里说得虽然严厉,私底下却待何九公极好,从不拿他当下人看,月份银子都是里里外外头一份。原本周慈景已安排他在广阳城中养老,专门负责指点新收的伙计,然而考虑到这次出行事关重大,因而特意请他出山压阵的。
这样边走边聊,秋仪之在车上摇晃了半日,身后的广阳城早已被群山遮掩在身后,也已是午饭时间了。幽燕官道两侧酒楼茶肆并不少见,一行人却不停下,又多走了几里地,才在一处颇大的酒肆门口停下。酒肆门口招呼客人的店小二见这一队人过来,也不上前迎接,反而匆匆跑回店里去。
秋仪之见了,不解道:“我说九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代权臣】最新更新章节〖052 大富商周慈景〗地址https://wap.xbqg99.net/172/17238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