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四章 实力偶像(1/3)

柯蒂斯这些天才们似乎才意识到这个星期天并没糟践,他们遇上希拉里科尔的现场了,而且是贵宾待遇的免费现场,那一双双看着舞台的眼睛惊喜得难以置信的感到,眨都不眨地不想错过眼前这个真正意义上“百年难得一遇的小提琴天才”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希拉里摆好架势后却暂停了一下,酝酿情绪还是想什么事情好几秒钟后才开端运弓。固然没有节目单,但演奏家一开端大多数听众就挑眉毛喔嘴唇地惊喜赞叹了,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叫曲第三首第一乐章,希拉里的强项,有耳福呀。伴奏员也开心,他只需要安安静静坐着不打搅到独奏家就行了。

慢板乐章,从谱面上看并没什么专业技巧考验,希拉里的样子也拉得轻松但比前一首曲子更显沉浸。

台下的听众们已经一片沉沦,一道道眼神诚挚、热烈、爱慕、迷恋甚至敬佩,连库什尼尔都陶醉呢。不愧是母校,师生们全都变成希拉里的乐迷了,或站或坐的近百号人简直显出默契友爱的美好艺术气氛。真是亲疏有别,之前的讲座上要么有人惊愕要么有人猜忌、或者是坐立难安或者是手足无措,甚至是不承认不吸收,就没给过讲座人现在这样的安定整洁。

不过也不能责备师生们是在做戏,那些比乐迷更乐迷的表情也不算虚伪,固然这些人的禀赋和技艺跟演奏家之间实在没有多大差距,可能就两三步台阶的间隔了,但也正是这些人对那两三台阶有着更明确的认识,他们深进懂得这两步有多么艰巨、多么值得、多么美好、多么光荣、多么光辉。

希拉里的表现名副实在首屈一指,演奏技艺是完善的,引得伴奏员都多看了两眼。可以想见以希拉里的水准已经难从教授或者同行那里到多少有意义的专业建议,三人行必有我师这种话基础不实用了。可能高处不胜冷就是这个意思,只能靠自己了。

实在希拉里已经站得够高根本不用往上爬了,即便是今天在场的这些天才们确定有不少会想象着自己能有她一半的成绩和名气就满足了,而普通听众们早就广泛认为她无可挑剔了。可是人往往就不满足,常说越有钱的人越爱好钱,可能越拉得好的演奏家也更贪心。

四五分钟的乐章,跟几年前的专辑比希拉里算是超水准施展了,乐章结束之后她放下琴和弓看向伴奏员。

对哦,这不是演奏会,听众们从陶醉中回过神来想来个乐章间鼓掌却又迟了,不过他们还是能为校友做点事的,就是跟希拉里一起看伴奏员,那么多的严阵以待眼神,伴奏员胆敢有什么不敬。

伴奏员很客气的样子对演奏家点点头:“持续。”

这还差未几,观众们把注意力回到演奏家身上,神情都温柔了很多进进观赏状态。希拉里也不说二话,让精巧的旋律马上流淌出来。

第二乐章可就超过十分钟了,演奏家的飞机估计够呛了,但是没人提示她,听众们一片浑然无私。希拉里是敬业的,第二乐章之后筹备马上开端第三乐章。

“好了好了。”杨景行真是够胆,这会又叫停。

希拉里再看伴奏员,眼神略不解。听众就不是不解了,一双双视线简直锋利起来。

音乐厅的情况还是让杨景行考虑了一下,他没敢大言不惭了,甚至都不敢看演奏家以及跟她一伙的听众,考虑了一下后抬手开端弹琴。

音乐厅里没有轻易之辈,几乎所有人都立即听出来伴奏员弹的是刚才这首曲子,台下一片瞠目结舌。

不是从来没人尝试过把巴赫的无伴奏弦乐改编成钢琴曲,只是有勇气进行这种寻衅的人凤毛麟角,而做得成功得到广泛认同的更是没有。

巴赫的这些无伴奏小提琴作品跟帕格尼尼的作品有着本质的不同,两者寻求的音乐形象和内涵更是天壤之别。帕格尼尼的确让小提琴演奏技巧突飞猛进一大步,但是也就停留在那一步,而且那些无休止炫技反而挺合适转变。巴赫却不一样,他的这些作品之所以被称之为小提琴家们的圣经并不是由于演奏技巧难度,而是这些作品一直在滋养着音乐艺术,据说不同时代的音乐家们总能从其中得到新的启发。门德尔松和舒曼这样了不起的作曲家曾经尝试给巴赫的这些作品配上钢琴伴奏,但成果几乎成了他们的笑话和痛处。

杨景行,黄口小儿,胆子倒是天大。一片惊奇之外听众群中也有窃喜,终于可以看笑话了。

刚开端听起来杨景行的转变似乎是很忠诚于原作,音符对音符节奏对节奏,也没配上低音和声什么的。可小提琴是擦弦乐器而钢琴是击弦乐器,一个线条一个颗粒,假如照搬原谱会让乐曲完整失往小提琴的表现力而又施展不出钢琴的特点,这种改编谁都会但谁也不会成功。

听众们反而听看得更仔细了,满眼的期待。看来何沛媛看的编剧专业书籍里说笑剧的一大特点是卖惨并没说错,人们就是喜闻乐见。

杨景行似乎也意识到有问题,可就算他一只手十根指头也不可能在钢琴上弹出小提琴的颤音泛音,还是得改编。可是伴奏员这次进行的并不是乐曲转变,而是演奏改编。

当台上那位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美女赢家(全音阶狂潮)】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三零四章 实力偶像〗地址https://wap.xbqg99.net/188/188851/1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