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社会话题3(1/3)
“……”>
电视机里已在播着别的节目,一家三口好一会没有动静了。>
于佳佳揉了揉眼睛,莫名想哭。>
她也不晓得为什么,没有悲痛欲绝的情绪,没有撕心裂肺的场面,白奋斗就那么坐在门口,带着一丝伤感。>
而就是这丝伤感,像病毒一样从荧幕里钻出来,渗到她的骨头里。>
“你们说……”>
老妈拿起没织完的毛衣,毛线缠在手指上却不动,“小薇讲的那些东西,到底是真是假?”>
“可能是真的吧。”老爸道。>
“那她名字呢?”>
“假的,不是说虚假身份么。”>
“那她真名叫什么?”>
“叫沈桃红吧。”>
于佳佳应了一句,遂又沉默。>
……>
葛尤坐在沙发上,抹了抹眼角,不好意思又有点自豪。>
他跟媳妇来探望老爹,也就是葛存壮,一家人顺便看了两集《胡同人家》。>
老爹顿了顿拐杖,道:“虽然前面我不喜欢,太贫,这两集还不错。我以前拍戏,哪有这么复杂的人物情感,除了好人就是坏蛋。现在老说要生活化,人物要饱满,我一直没领会什么意思……反正你这回不错。”>
“嘿嘿,瞧您说的,我也没想到我能演的这么好。”>
葛尤嬉皮笑脸,末了瞅瞅荧幕,已经在重播昨天的戏。他看着里头的大杂院,心里有数,自己肯定要火了,同时又有些迷茫。>
“哎哟,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演上这么好的戏了。”>
……>
“这小子,我真有点后悔放人了。这剧要是我们来拍,绝对还能上一个台阶。”>
“你别妄自菲薄,《末代皇帝》也不差。”>
“不不,好就是好。《末代皇帝》在制作上肯定要超过《胡同人家》,但太死板了,缺乏观赏性。>
老百姓一看,哪个亲近啊?肯定是胡同。”>
戴临风砸吧了下嘴,担忧道:“不过意识太超前啊,就怕惹出什么麻烦。”>
……>
一处普通的住宅楼里。>
杜献穿好了衣服,奇道:“都演完了,怎么还坐着?”>
“嗯,没事。”>
沙发上的陈到明回过神,问:“你上哪儿去?”>
“我买包火柴。”>
“我去吧,你歇着。”>
“一块儿,正好走一走。”>
陈到明遂关了电视机,慢吞吞的穿衣服穿鞋,出门踩了两步,才终的一叹气,“好戏啊。”>
……>
中戏附近的街口。>
胡君、何兵、江杉等人从饭馆小聚回来,照例陈晓艺请客。她总请客,在班里最有钱,因此还得了外号,叫“大发”。>
天津大发的大发。>
“哎,你们感觉怎么样?我觉得挺好的,都想哭了。”江杉道。>
“是不错,那个什么许非啊,来挑演员的时候,哎哟那逼装的,没成想还真有本事。”何兵老实巴交的吐槽。>
“那你们想好了没有,到底去不去啊?”徐凡问。>
“有时间就看看呗,总归是个经验。”陈晓艺道。>
“……”>
胡君低着头,心不在焉,半天才道:“我就一直在想白奋斗最后那场戏,感觉太好了,那么强烈却全收在里头,怎么找着的呢?”>
顿了顿,又道:“冲这人我也得去瞧瞧。”>
…………>
《小保姆》过后,关于《胡同人家》的讨论达到一个井喷程度。>
报社的交流版块早就装不下了,编辑每天的头等大事,就是从无数信件、电话的、亲自上门的、转达的意见中,选取有价值的观点。>
“之前有位老先生说,该剧肤浅,无内涵。我想您大概错了,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力量,直击人心。到目前为止,这是最令人回味的两集。”>
“说《胡同人家》反映社会问题表面化的可以闭嘴了!>
暂住证颁布两年,除了该剧,没有任何一部文艺作品展现过这个东西。而且我早就想说,每到查证的时候就搞的鸡飞狗跳,我在路上都被堵过好几回。>
不否认,暂住证有维护治安的作用,但也伤及了不少无辜。尤其是治安队,凶神恶煞,执法方式十分不可取。”>
“没有人还认为小薇是个骗子,虽然她确实是个骗子。>
该剧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和那份温暖的关怀。盲流不都是坏人,很多是生活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从1983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一十六章 社会话题3〗地址https://wap.xbqg99.net/197/197554/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