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一代剑侠(1/2)
夜,工体。>
工体的由来,是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一个工程,58年开建,59年竣工,当时被评为京城十大建筑。>
以前这边属于东郊,全是苇坑,现在也变成大道了。>
此刻,演出组的一帮人站在草坪上,听一位工程师介绍:“我们的罩棚位置比较低,灯的角度平,照度分配不合理。而且灯架特别低,只有24米高,你们看,现在灯照下来,场地又黑又有影,没法举办活动。>
这也是我们否定开幕式放在晚上的原因。”>
“可闭幕式也不是后妈养的啊,这也太黑了。”>
一个老头碎碎叨叨,“你们不能改建么?”>
“改建?”>
工程师没好气道,“你知道要达到国际标准的照度,要花多少钱么?你掏还是我掏啊?”>
老头不懂啥叫照度,讪讪闭嘴。>
“那没办法了,闭幕式要配合烟火表演,只能摸黑。不过我们可以用人工光源,具体排练再说吧。”>
一帮人很快分开,各组行动。>
许非用一个晚上奠定了二把手地位,跟程东跑到观众席上,还有工人在辛苦的置换座椅。>
“四只狮子不够啊,十二只吧,每边六只。”>
他向下俯视,随手在本上计算距离,场地长宽多少,队列需要多少,每人间距多少,横排竖排多少。>
“光舞大旗就得4百人,不然太空了。”>
程东也道,“太极拳找了1400人,那个紧密,我们宽松一些,至少需要……”>
“500百人!”>
许非在本上一勾,“得,按一千人算吧。好家伙,有生之年我还能当个千人斩。”>
程东不明白千人斩啥意思,就晓得这位老弟不太正常,时不时抽风。当然工作能力没的说,进度比别的组都快。>
他们记录好数据,离开工体,大晚上又跑到某歌舞团的一间仓库。>
一位管理员带领,把门一开,道:“这是明年国庆用的,应该是现在最大的移动台。”>
角落里停着一辆花车似的东西,分三层,花瓣层层绽放的形状,底下有两排轱辘。不是转向那种,只能直走。>
程东瞧了眼,摇头:“太小!”>
“你们围起来试试。”>
许非招呼人过去,四等边,每边能富余的站四人,就是说16个人能把这舞台合围。>
“这舞剑可舞不开,再大两倍差不多。”>
“大两倍?”>
管理员惊了,“那得多少人推啊?”>
“多少人也得做,不然没法弄。”>
当即,团队就在仓库里开了个小会。>
原本想五个舞台,左边一个刀马旦,一个武生,右边一个甩袖的,一个变脸的,中间舞剑。>
但如果舞台加大,推出来可能不好看了。>
“三个台子、五个台子,保留两种方案,轱辘一定要用转向的。”>
“或者这样,舞剑用大台子,别的不用,刀马旦、武生一组,甩袖、变脸一组,这样也是三个。”>
“可以,等做出来具体看效果。”>
“没意见。”>
“没意见。”>
“同意。”>
……>
执行和策划是两回事。>
每个细节都得抓,服装造型,如何出场,如何退场,耍什么拳,配什么音乐,背景翻板用什么……林林总总能让人发疯。>
饶是许老师,也经常把不过来,晕头转向。>
上午,茶楼。>
许非和程东进门,本以为早来些,对人家尊重,结果人家更早,已经坐在那里。>
俩人惶恐,忙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来晚了。”>
“是我太早,不关你们的事。”>
对方起身让了下,重新就座,身板宽阔有力,穿个坎肩,里面半新的薄袄,胡子浓密黝黑。>
年近五十的人,丝毫看不出老态。>
说一个上岁数的人年轻,外在看腰,内在看眼。此人便是如此,一双眼睛比小伙子都精神。>
哎呀呀!>
许老师在握手的时候,感觉真是不同,仿佛真有一股气势笼罩全身。丫激动万分,真怕对方忽然大喝一声,剑来!>
羊皮裘老头啊,三尺木马牛,可折天下兵。>
不是旁人,于承惠!>
1939年生,齐鲁人,省体育学院武术队出身。他打比赛的成绩,远远不如李连杰、吴京那些全国冠军。>
参加过华东地区武术大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从1983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五十四章 一代剑侠〗地址https://wap.xbqg99.net/197/19755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