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423章 二八三:龙争虎斗(十二)(4/4)

又因宁王封地五州,殿下公开言五州之地,如此一来便形成了我们今日所说的五州,实则五州人在血脉上并无差异,五年前律法也与周律如出一辙。”

天一先生拿起了粉笔,讲到这里他就要开始写了,“周律出自叔孙华之手,此人一手制定大周仪轨,这份仪轨深刻影响着所有周人,包括五州人,乃一国之根基。然周律是何出身?答案只有一个,周礼。”

“众所周知,景唐仪轨仿汉唐,承周礼,在儒家的推动下认为秦法严苛,取周礼精义,汲汉唐之所长,结合当时特殊之情形成如今的景唐之礼。周律则不同,说其是披着秦法的皮,周礼的骨,儒家之礼的血也不为过。

有了这份起源,我们再看五州之道,不难发现五州的仪轨其实就是周律衍生出来的仪轨。外人总觉得五州荒诞,仪轨特殊,实则不然,摊开来说大家就明白了。

制定这份仪轨的人叫做叔孙华,他现在就在下面听我讲课,当时制定仪轨之时相较于周律并未作出多少变动,究其根本不过是多了一条核心思想罢了,这便是依法治国。”

叔孙华微笑着,实际上心里已经在骂娘了,作为叔孙家族正儿八经的传人,叔孙华在才学上是不用多说的,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跟随周枍堂来五州的每一位都是当世大能,重要的是叔孙华的身份,是他手里的大义。

如果五州的仪轨是由叔孙华来制定的,要质疑它就必须要先越过叔孙华,但叔孙华手里有周律的解释权,跟他玩那不是自己找死吗?你可以改周律,但你不能质疑原有的周律有没有这样的意思,叔孙华说有,那就是有。

所以当叔孙华定下依法治国这个基调时,外人是没资格反驳的,因为叔孙华可以说周律就是依法治国,解释权都在人家手里,他说有那自然就是有。

这就跟儒家释义春秋是一样的,这里面有公羊春秋,有左传,有谷梁,有邹氏,有夹氏,为啥呢?除了史记不一样之外还有精义不一样,大家谁都不服谁,都觉得自己才是正确的。

周律就没那么多屁事,叔孙家族制订的,那自然是叔孙家族的传人和弟子有解释权,人家说啥就是啥。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