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改革(上)(2/3)

挥出不亚于周瑜的作用。

孙策笑着点头道:“难得你只看了这份竹简就有此见识,不错,就连公瑾也对此人赞不绝口,我也觉得他是个人才,所以已经委任他为皖城县令,先在外磨练一番,随后再委以重任。”

在周瑜的协助下,孙策对孙翊和鲁肃的改革方案进行了分析、改进和整合,而后迅速开始紧锣密鼓的施行起来。

乱世之中,一支强军乃是立世的根本,所以,加强军备是孙策变革的重中之重。

在孙翊的建议下,孙策首先对庐江境内的人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普查,旨在清查那些并未入户载册的散民。一个月后,结果出炉,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庐江一郡,在册有户八万五千,口三十二万六千余。然而经过人口普查,居然多出了将近十万人口!

四十多万人口,若是强兵黩武的话,已经足够拉起一支四万多人的庞大军队了!

但孙策显然不可能那么做,因为那样的话,几乎相当于将治下所有的青壮征调一空,便会导致从事生产的将全是老弱妇孺,造成外强中干的局面。再者,庐江一郡之地,也很难养活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粮食和饷银姑且不论,单是装备这些军队的军械,所需的铁材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三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是在甘露二年,曹魏征东将军诸葛诞叛变,司马昭督中外诸军二十六万往讨,在当时来说,即使是对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魏,这也几乎已经算得上是倾国之兵了。而同时期的季汉,全国兵力不过十万人左右,姜维屡次北伐,前期规模不到万人,后期不过数万人,却也使得有天府之国美誉的益州一境民生凋敝,人人面有菜色。

庐江一郡之地,虽然富庶,但却也经不起那样折腾。孙策所部原有六千之众,拿下庐江后对郡县兵进行了收编和遣散,留下了其中的五千精壮。经过集思广益,孙策决定再征兵九千,将全军扩充到两万之众,在保证庐江的经济不崩溃的前提下,这几乎已经是养兵的极限了。

由于北方连年征战不息,庐江境内聚集了大量流民,征兵的消息发出后,流民们纷纷涌向设在各县的征兵点,不到半月,便有将近三万人报名。经过几番严格筛选,最后留下的九千人第八十九章改革(上)

个个都是难得的精壮!

孙策本想将黄忠的无当军扩充到两千人,但考虑到治下铁矿相当紧张,最后从这九千新兵中挑选了数百名佼佼者,将他们编入无当军,使其满编千人之数。而其余程普、黄盖、韩当、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之虎步天下】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九章 改革(上)〗地址https://wap.xbqg99.net/2/25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