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知己知彼(求推荐收藏!)(1/4)
“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
“金科场内,今日金榜才题名。”>
“真是好对,晟仲吉言啊!”>
家宴之上,游师雄和种师道啧啧称赞,兴致颇高。>
作为同在张载门下学习的同窗,黄尚回到开封后,自然邀请了他们。>
见面后,两人还不免埋怨上次的不告而别,黄尚却将他的奇遇选择性地告诉他们。>
这也是为以后展现实力,埋下伏笔。>
这个年代,文官都是骑马来去,懂得武艺的有不少。>
他们压制的是武将的权力,倒不是武力本身,所以两人不以为意,还跃跃欲试,颇有切磋的意思。>
黄尚并没有在同窗面前显摆的意思,微笑着绕过这个话题,开始打听同科有什么人物。>
种师道年纪还小,并未参加这次科举,游师雄却已通过解试,正要参加省试。>
因此黄尚正好了解一下,这一次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竞争对手。>
状元意味着第一。>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想而知,状元这个官方的第一,诱惑力有多么大。>
在大佬辈出的宋朝,有时候能否高中状元,不仅仅是才华,还有时间和运气。>
有些科,竞争对手弱一些,独占鳌头的难度就相对低一些。>
而有些科,那真是要上天。>
比如1057年,六年前张载中进士的一科,号称千年科举第一名榜。>
主考官是欧阳修,中进士的有前面提过的苏轼苏洵、张载、二程之一的程颢、后来开疆拓土的王韶,还有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曾巩,曾巩一个人还不够,他一家四兄弟,连同两个妹夫同时中进士。>
丧心病狂啊!>
最夸张的是,这一科后来做到宰相的,有整整九位。>
能得到千年第一的称誉,确实当之无愧。>
但状元却不是上面的名人。>
其中省试时,苏轼有机会力压众人,成为省元,但他却因为一个很滑稽的原因错过。>
由于试卷是要经过糊名誊卷两道手续的,主考官欧阳修在改考卷的时候,就把苏轼的卷子,误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将他改为了第二名。>
苏轼:???>
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诸天谍影】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五章 知己知彼(求推荐收藏!)〗地址https://wap.xbqg99.net/203/2036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