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朱元璋的手段(1/2)
在此时的皇宫之中,奉天殿之中的朝会已结束了,大臣们也未出宫皆留在了宫中想对策。
其实现在的这个事情对朱棣来讲是困局,对朱允炆来说也是困局,朱允炆无兵可出,以前与朱棣的谈判不过也是缓兵之计,现在再与朱棣谈判,总不能还是以长江而分而治之吧?
若是真这样的话,那大明可就是一分为二了,虎视眈眈的瓦剌鞑靼外加从海上入侵的倭寇轻而易举的便能够歼灭大明朝了,如此一来还不知晓有多少百姓从而受苦。
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若受苦了,不说外族,就是大明内部也很快便会腐朽。
咦,少了一段!喜欢请大家收藏:(.zhaishuyuan.)斋书苑更新速度最快。
何况,谁都能够看出,朱棣并不要分而治之的王朝。
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三人日夜伴随在朱允炆身边,他们虽说暂时想不到办法,但待在这里对朱允炆来讲也算是主心骨了。
靠,又少了一段!斋书苑 .zhaishuyuan.,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这老太监是朱元璋唯一信任的一个宦官,专门伺候着朱元璋的饮食起居,帮着朱元璋处理一些不愿被外人所只晓得事情。
自从朱标和马皇后先后离世之后,这老太监便经常陪伴在朱棣的身边了。
在朱元璋病逝之后便把这老太监留给了朱允炆。
朱允炆性格柔弱,对朱元璋也是很尊敬的,既然这个老太监是朱元璋留下来的,自是对这老太监很是信任。
日,没法看了又少了段!一秒钟记住,斋书苑(.zhaishuyuan.)。
这老太监出现之后,手中捧着木匣子,先行礼之后,才道:“陛下,先帝病逝之前便强撑着病体,交于了奴婢这些,特意交代在朝廷陷入困局,陛下和各大臣束手无策之时交给陛下。”
朱允炆立马来了精神,欣喜的道:“皇爷爷早就预料到今日这事,特意给朕留下了锦囊妙计?”
黄子澄也是颇为激动,还不忘责怪一番那老太监,道:“先帝既早有锦囊妙计,为何不早早打开,非要等到此时?”
那老太监与黄子澄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也不希望往后求他办什么事情,无欲则刚,对黄子澄说话也是不卑不亢的道:“先帝有旨,不到玩不得意之时不得打开,奴婢不得不遵旨!”
“你…”
朱允炆马上接着道:“黄爱卿莫要责怪王伴伴,请王伴伴速速打开。”
朱允炆对此早就已经是急不可耐了。
那老太监或许是生性慢的缘故,朱允炆虽说是着急,但那老太监却依旧是慢悠悠的。
随着那老太监的动作,木匣子被打开之后,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在那木匣子里面竟放置了一件僧衣。
君臣几人看见这僧衣之后无不都是面面相觑。
黄子澄最先上手拿起了那件僧衣,拿起一件还有一件,最后一连拿出了三件。
在这三件僧衣清空之后,最下面便就是三份度牒。
在这三份度牒之上,分别写着三个名字,应文,应贤,应能。
在这度牒下面还有两封书信,最上面写着“允炆吾孙起。”
信封外面的五个大字便能够看出这是朱元璋的亲笔所写。
朱允炆拿过书信,拆开信。
吾孙允炆,这封信开启之时,咱爷孙便已是天人永隔了,爷爷希望你能永远不见到这封信,可爷爷却也是知晓此信终究是要被打开的,此信打开之际,便就是大军围困京师之时。
你心性太软,京外的那些王爷们,你谁都不是对手,爷爷现在唯一能帮上你的,就是让你活下去。
爷爷希望你此生能够平安寿终正寝,将来逃出京师也莫要有起兵夺权这心。
朱元璋留下来的信很是简单。
在朱允炆亲眼看过朱元璋的书信之后,也没吝啬,直接把信给了暖阁之中的其他几位大臣。
几人先后看过朱元璋的信之后,方孝孺也不再提出非要朱允炆以身殉国了。
那信虽说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但也算是旨意了,他们为臣之人也就只能是遵旨行事了。
看过这封信之后,几人才注意到了另一封信。
另一封信很是简单,只是写了四个字,秦光远启。
秦光远在君臣之中那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了,君臣之人自是都清楚秦光远是何许人也的。
“皇爷爷为何要留给他书信?”
那老太监虽说是朱元璋所信任之人,但至于朱元璋为何要给秦光远留下书信,与他也是不甚清楚的。
只能是如实回道:“在先帝病逝之前,曾强撑着病体召见了一次秦提督,谈话内容奴婢不得而知,要不,奴婢去把这信送与秦提督!”
老太监询问之后,朱允炆还没来得及答应,黄子澄便又惊喜的道:“这里还有东西!”
由于这木匣子太小,里面放置的东西又多,一些东西被挤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回到大明写小说】最新更新章节〖第372章 朱元璋的手段〗地址https://wap.xbqg99.net/207/207319/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