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杂志社的问题(2/2)
在我们的创刊号出版之后,所有的工作都会有很大的起色,但是,创刊号的发行也很重要,必定要保证我们的目标客户,都能看到我们的杂志。”
高屹铭这是第一次知道冯一平在内地的生意还包含方便店,他不太确实的知道这一行的远景,只知道一点,假如运作成功,这样的企业现金流会不错。
“好的冯总,我必定会如实的向包总转告,也会全力以赴的做好发行工作。”
“至于组稿,也不用担心。我这里有一篇章,只是一个新概念的前言吧,我筹备也把它发表在创刊号上,你先拿回往,让包总心里有个底,同时。这篇章,发表之前,必定不要扩散。”
他拿出筹备好的一个件夹交给高屹铭,里面的内容,就是蓝海战略的核心思想,后来的蓝海战略的两个作者,这时可能也在研究这个问题,但是确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想,他们的著作。要到6年后才会发行。
但是这个问题对冯一平也不存在,这本书,可以说是他工作以后,看得最多,研究得最透彻的一本书,而且由于是自发的习,所以效果比在校时填鸭式的要好的太多。
他后来从事的机电行业,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很快都高度同质化,到了最后。除了那些有关系的,大部分像他那样的商家只能拼价格,拼应收款账期。
比如,就一台用来洗车的小型家用清洗机,最开真个时候,确定是现款现货。一般不退货,而且卖一台能赚半台,到后来,连百分之十的毛利也保证不了不说,至少要给客户一个月的周转时间。退货也越来越多,假如加上运营本钱,实在已经是亏本经营。
所以尽管他后来销售额越来越高,在一两个产品线上的年销售额,都是当地最高的,然而财务状态却越来越差。
不理想的现实,迫使他认真的思考和鉴戒,就在那时,他看到了蓝海战略那本书,其中的一些观念,让他有茅塞顿开之感,并且也有了一些成功的实践。
比如,他不再和其它公司竞争,寻求高销售额,寻求最大的市场份额,转而从没人器重的售后进手,不但获得了高额的回报买配件总是比买整机赚钱,而且也博得了良好的美誉度,转过来也增进了他的销售。
就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决定,也可以说救了他那家小公司,在通信越来越发达,全球化推动越来越快的今天,遭碰到他后来所经历的状态的企业估计已经是大多数,蓝海战略这个理论的提出,必定会引起那些有心人的注意。
后来那本书刚推出之后,作者之一,马上就受邀到当时的首富盖茨家举办的“微软峰会”上做演讲,微软峰会,是盖茨发起的,全美最大的50家企业eo的私宅聚会,一年一次。
之后的11月,作者还到当年的《财富》年会上做揭幕演讲,与会的人中,包含所有的世界500强企业的eo。
冯一平信任,这样的章,以连载的方法刊登在他的杂志上,确定能吸引不少目标客户。
“那既然这样,不如现在还是留在您这里,我回往向包总阐明这个情况就可以。”高屹铭接过件夹,也没有打开,就还给冯一平。
“那也好,”冯一平想了一下,警惕点也好,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他也可以再打磨一下。
“那这个你拿着,里面是我给社里的那些笔杆子下的任务,这个不用保密,是关于目前的互联网企业的现状调查,到创刊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让他们研究必定要深进,不用得出结论,我只需要懂得一手的现状,每月向我反馈一次。”冯一平又给他一个件夹。
在明确知道明年一季度将要爆发互联网泡沫的情况下,这确定也要作为创刊号上的一个重要话题。
“好的,”高屹铭接过了这个件夹。
“告诉包总,有经验的撰稿人和研究职员要多招,不用担心财务问题,就是现在给我组建一个研究所也没事,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未来的几年,确定会有好多的课题要让人做前期研究。”
“我记住了,对了,黄小姐呢,今天能不能见到她?”对在他最低潮的时候赞助了他的两个人,他一直念念不忘。
“没问题,晚上我们一起吃饭。”
他们聊了两个多小时,这些话都没有避着金翎,她在那边翻着最新的时尚杂志,听他们的话,大概听出了冯一平在筹备一家档次很高的政经类杂志,而且还是以他为主,可是,就他一个刚读大的年轻人,支撑得起来吗?
但是,高屹铭一看就是个专业人士,对话的过程中他一直郑重的很,不像是奉承的样子,所以她很不解,冯一平这时哪里来的这样的信心?(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三十九章 杂志社的问题〗地址https://wap.xbqg99.net/22/2222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