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 接下来的三件事(2/3)

将生产开动起来。我们的军需大概还能顶个二十几天。争取半个月来完成任务。镜子的销路问题,我来解决。”

陈康站起来道“少爷,我保证完成任务。”烧制玻璃,重点在选址,建造烧制的土窑。

张昭点点头,再道“现在有银子,小二恢复在京中的募兵。新兵的年龄限制在十八岁至二十五岁。新军千户所里大于30岁的乙等兵全部退伍。

都是一个千户所里的兄弟,他们叫我一声大人,我不能不管他们。全部都派在国泰商行中做事。当然,伯宁,我们不要偷懒、不遵守规矩的人。违令者解雇,发一笔路费回乡。”

王武慨然的站起来,道“是,相公。”心中热血激荡。他本来就是个讲义气的人。他知道刚才吴臣说的是对的,军队里需要优胜劣汰才能保持战斗力。

但在一起训练两个月的兄弟,就这么拉下脸赶人走,他做不出来。而张相公给出的安排,他很满意。军中不仅要有纪律,还要有同袍之情。

张昭笑着向下压压手势,他看得出来王武很激动,再道“第三点,工匠的事情。老林,将燧发枪的图纸下发给他们。尽可能的快的打造出十支燧发枪。我好进宫和圣上去把兵部制造火器的工匠全部要来。”

这一点,他改变思路了。

其实如何激发工匠们的积极性,他有一套办法。无非就是后世的专利保护法,还有结合工厂里的奖惩制度,责任到人的办法。但是,现在他决定暂缓实行。

因为,二十名工匠,他想要将之发展成为一个队伍,可以流水线生产大量的燧发枪供应军中,这需要时间。而且,需要人口支持。别看京师两百万人口,真正愿意来当火器学徒的有几个人



而且,学徒的培养还需要时间。那么,他想要短时间内装备上一千燧发枪,或许数量还要更多一点,因为如果出战的话,必须要有备用的燧发枪。

张昭给新军千户所的军官们讲课时,讲过明朝周边的局势。小王子、火筛诸部肯定还会继续寇边。“我们身为军人,保疆卫国是我们的使命。所以,训练中我们都要以能和北虏作战为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是张昭的原话。

张昭并不知道新军千户所何时会被拉到战场上。他不认为会是和弘治皇帝约定的一年。特别是对他有意见的武勋肯定会很乐意将他送到战场上去。

所以,张昭只能将主意打的兵部身上去。

而今天的觐见,让张昭坚定了这个主意。弘治皇帝真的是个仁君啊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