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两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议封爵(2/3)

外朝臣们的感慨中,上午八时左右,朝廷重臣们都被叫到武英殿中议事。

此时,内廷、外廷瞩目。随即就有消息传出来。西北大战落幕,新军卫在韦州城下取得大捷,斩首万余。

闰七月,小王子、火筛率十万部众再次入寇。西北的战事牵动着朝堂众人的心。而此时到月底大战就落幕,鞑靼骑兵遭到新军卫迎头痛击,仓惶北撤。

这个消息在京中迅速的传播,继而点燃京师官员、士子、商贾们的情绪

此刻,武英殿中同样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外加口水横飞。

朝堂重臣,说的直白点,就是阁臣,七卿,外加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镇远侯顾溥。弘治皇帝不喜言官,这种时候当然不会把言官们叫来。

在武英殿中群臣齐齐向天子表示祝贺后,立即开始互怼。不是为张昭封侯的事,这已经拦不住的威宁伯当年斩首多少成化皇帝和当时的阁臣们那么废,都知道给侯爵,他们难道还不如吗

群臣们争论的焦点是接下来,在西北是采取防御,还是进攻今时不同往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军卫这等强军在手,由新崛起的名将统帅,还不许他们做做梦

这些年弘治君臣可是被鞑靼人搞的焦头烂额,一个耳光接着一个耳光的挨

最后还是首辅刘健一锤定音,“西北战事接下来的走势是出塞作战还是就地防御,让朱、苗、史三人和张昭把情况报上来,朝廷再做决断。不急于一时。

此次韦州大捷,朝廷要明示天下,鼓舞军民士气。今日议事先把张昭的赏赐定下来,好叫天下士民安心。朝廷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另外,以兵部的名义行文,催促西北将战事详情和有功将士的名单报上来。待班师回京后,朝廷将会封赏诸将士。”

关键时候还是首辅靠谱,维持会场秩序。

谢迁和刘健、李东阳配合默契,当即道“理当如此。当年太祖高皇帝定下来的规矩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现在当讨论该给张昭以何等爵位,是否允许世袭。”

明朝的爵位体系,说复杂也复杂,不复杂也不复杂。首先,得分宗师和功臣外戚。

外戚封爵,这是惯例。譬如成化朝的外戚,长宁伯周彧。当朝的外戚寿龄侯张鹤龄。而驸马在驸马都尉崔元之前,都不得封爵。后来嘉靖皇帝看崔元比较顺眼,因为崔元曾经去安陆接他上位,所以给了爵位,就此成为惯例。

功臣外戚的爵位按照明太祖的规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