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两百四十二章 张昭的建议(上)(2/3)

恕面前说的西北防务方略此时早就传遍西北的官场。当时是王六小姐问张昭,怎么解决套虏。张昭因而给出的方案。归纳起来就是两点

第一,铸造大量的燧发枪,在民间售卖。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百姓十万军。

第二,烧制水泥,修建堡垒。在花马池、小盐池、韦州一线,用水泥修筑大量的堡垒。

且不说王恕的身份,他是西北士林的领袖,张昭这番话自然是慢慢的流传开。第一,王家铸造燧发枪需要舆论造势啊不然卖给谁呢仅仅是新军卫的订单可不能让他们发财。

第二,王六小姐对张昭这个方案颇为推崇。她和闺中密友交往时自然是将方案说出去。而她的闺中密友多半是有兄长或者表兄,这样希望娶王六小姐的青年才俊。

士林中得以知悉。

再一个,张昭取得韦州大捷之后,傻子都明白他即将封爵。其所陈述的西北防御方略自然会被人翻出来仔细研究。因而官场中消息灵通的人基本都知道。

史琳有些迟疑的道“子尚,这恐非一日之功。”

燧发枪的扩散和修筑水泥堡垒,他愿意去做。但是就怕他事情还没做完,朝廷罢免他的圣旨就到了。

林文宁坐在张昭身边,心里摇头。听这口气,史总督还想保住三边总制的官位,这怎么可能

这位史总督才不配位。如成化年间的名臣余子俊都知道修筑堡垒,他到任一年来,根本就不加强防务,反而想着捞取军功升官。

在今年四月份鞑靼大举入侵之前,花马池一带时常有小规模的战斗。他麾下各边堡不断的上报军功。而且,史琳积极推动出塞搜套。结果鞑靼人先打进来了。

威宁伯王越不修防务,那是他打仗有水平,上来就把小王子赶出河套。他死后一年多,弘治十三年火筛才敢重新入住河套。你一介文臣凭什么不修堡垒

以他的了解,张相公绝不会保史琳的官位。

果然

张昭徐徐的道“老大人,做一点事有一点事的功劳。老大人要为回京之后计较。”

史琳这回听懂了,心里的侥幸被打碎,继而有一股愤懑之感涌起来,盯着张昭。

他堂堂正二品的文官,三边总制之尊,统帅四个边镇,辖制一个布政司,麾下兵马近十万,文官武将近百,当面相求竟然被一个十八岁的青年拒绝,他如何不怒

但是,这愤怒只持续了片刻就消失。他能把眼前这个小年轻怎么样呢

张昭说是他的下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