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两百六十三章 别人眼中的张昭(下)(1/3)

这个问题,在张昭将燧发枪技术扩散给王家时,新军卫内部就讨论过。

结论很简单欢迎。

燧发枪的制造价格,比弓箭廉价,比弓箭更快。但是以草原上的锻造工艺和制造业水平,他们能制造燧发枪吗

想要制造燧发枪,鞑靼人必须要进行科技升级。而鞑靼人如果放弃骑射,转而升级威力更大的燧发枪,那最后双方的战争会变成纯国力的比拼。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要了解鞑靼人的社会架构。他们是牧民放牧为基础,继而转化为骑士,弓手等战士。所以,草原连铁锅都造不出来,要靠和明朝互市才能获得。

如果要发展制造业,除开牧民之外,还要工匠,大量从事制造业人口。比如挖矿,冶炼,装配等等。而人口增加,草原上的粮食又不会够。

这就是国力的体现人口、资源、制造业、军事技术、教育、国家的组织能力等等。

现在辽东可是在明朝手中。在游牧地区玩制造业,简直是找死。

其实,就算鞑靼人能占据一块或者可以耕种,大量粮食的地区,他们一样会被逼到死胡同里。

燧发枪和其配套的战术是要升级的。这倒不是说燧发枪要升级。燧发枪在原本的历史中,从17世纪开始大规模的使用,一直到19世纪后膛枪出现才淘汰。

而是说,燧发枪之外,还会出现其他的技术。比如火炮,碉堡、铁路。怎么样,产业升级你跟不跟跟,那好啊。那比的就是谁家更有财力,以及人口,科技,教育等。

还是回到老路上。

前宋的韩玉昆韩相公可是凭借着这一手,把辽国的皇帝玩的不要不要。跟着中国搞工业是个死;不跟着搞,死的更快。

所以,中国人只要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折腾,是没有人可以击败我们的。我们终将重现汉唐时的荣光

林文宁笑着将当日讨论的一些观点娓娓道来,听的赵子龙茅舍顿开。

他喝一口二锅头,畅快的道“如此说来,张相公是明知道鞑靼人能从西北获得燧发枪,却还是要允许民间购置枪支。也是,那些堡寨若有个几百把燧发枪守着,够鞑靼人喝一壶的。哈哈”

林文宁笑着喝酒。

此时,王家瑞昌号用高粱酿造的二锅头早就行销西北大地。价格实惠,清亮透明、香气芬芳的二锅头很快就当地的那些自酿酒市场给占领。

赵子龙敬林文宁一杯,脸上带着酒意的红,道“林大人,今日聊到这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