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两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2/3)

要教化呢”

朱厚照一脸的问号。读书人教化个什么略微一下,感觉有点头绪,但一下子抓不住。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见手里毛笔的墨汁滴到宣纸上染成一个墨团,一副画都要毁掉,但他并不心疼,而是继续教导太子,“外朝的御史是不是读书人他们整天给朕说,这是祖制,那是祖制。这不许做,那不许做。朕是天子,还是他们是天子

再比如,这次京中的舆论风波,朝野都在弹劾张昭,说他废除卫所,是要祸乱天下。真的如此吗”

朱厚照大约有点明白了,但是十二岁的小正太还是很难用语言去总结他的感受,直言道“父皇,这天下是我们朱家的天下不是御史的天下。”

弘治皇帝满意的笑起来,一副老父亲的慈祥表情,孺子可教也,道“嗯,你能这样想,朕心甚慰。回去再好好想想。不过这些话,就不要对先生们说起。”

他执政十五年多,早就发现大明的权力架构、运行流程是怎么回事。皇权和相权存在着天然的矛盾。

所以,太祖皇帝留下遗训,敢言立宰相者,杀

但是,皇帝的经历是有限的。不是谁都有太祖、太宗那样的精力。阁臣们的权力逐渐增长,文臣势大。而宣德皇帝让司礼监批红,创办内书堂,来抗衡外朝。

皇权,由相权分散开的文臣集团,宦官。这是大明最基本的权力结构。厂卫就是皇权的利器。

他执政以来,并不喜欢用太监干预国政,也不喜欢用厂卫。前朝往事足以为戒。他信任、依赖他的老师们,让他们担任阁臣,治理国家。所以,有些事情他会退一步。

但是,有些东西得教给太子。

文臣们既然掌权,就不希望身家性命寄托于皇帝一念之间。他们抗衡皇权的办法,其中之一便是掌握着舆论上书骂皇帝,迫使皇帝屈服。

之二是辞官。国家是无法离开大臣们治理的。否则就会出乱子。

朱厚照受到父亲的鼓励,心中振奋,躬身行礼道“是,父皇。”告辞退下去。

弘治皇帝扭头对张皇后笑道“皇后,不要生气。张昭是忠臣。”

教化读书人,这小子是真敢说啊。他真的只有十八岁连权术的东西都看的这么清楚

张皇后本来是张昭有点不爽的,擅自把太子带出宫。这成何体统而这两天她弟弟又在她面前念叨张昭的不好。

“娘娘,他张昭区区一个伯爵,怎么就敢在京西郊占三千亩良田。简直是持宠而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