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四章 等待开会(2/3)


这就会造成一种凝聚力。

而如果具体到朝政上,当然这人际关系比大学时期复杂的多,经常召集的群臣开会,一样的搞各种操作,自然而然的会培养出凝聚力。而这个凝聚力概括起来就是国家

所有,古人不是傻逼。搞的这么痛苦还要坚持下来当然是有原因在里面的。

而且朝会还属于礼仪的一种,历朝历代都会搞。但真正搞的像开“班会”一样,规定天天早朝,那就只有大明朝。

其三,稳定人心。

封建主义社会,天下的稳定往往是系于一人皇帝。皇帝每天在奉天门的城楼上当着两千朝官的面吹风,这足可证明一件事天子无恙。

如此,人心自然稳定。

当然,文官执掌朝政的年代,政治基本稳定。看宋明两朝,基本没有太子造反,或者皇子夺位这种事。正德皇帝死后,天子之位空悬三十七天,天下都无事。

弘治皇帝现在执行“御前议事”制度,基本是正在逐渐的替代早朝、以及各种议事制度。

效果当然是非常好的。其一,覆盖早朝、各种议事的职能。其二,提高效率。

而这对弘治皇帝的身体也有好处。他属于常年熬夜、早起把身体给熬垮的。

张昭前两天公开上奏章,建议翰林学士列席“御前会议”。这两天京中的报纸都吵成一团。

不吵不行啊

别误会,这不是说张昭的提议争议很大。翰林学士们本来就是“储相”。

譬如说翰林学士、吏部左侍郎王鏊,他就已经有入阁的本钱,王侍郎旁听的资格都没有

再比如如今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吴宽,这是数朝老臣,无论是威望、资历都是够的。谢迁屡次推荐他入阁,只是给首辅刘健压下来。

这个提议没有任何争议。

报纸炒作是因为最近没有大新闻朵颜三卫那么跳,结果被我朝“名将”新秦伯一战拍死,正准备重立大宁都司。鞑靼人年年入寇,最近正在互市。

引为大明心腹大患的“套虏”,一边是榆林城外的互市,一边是固原镇的大小堡垒,怎么选还用问吗

南边土司叛乱,年中就被南京兵部尚书王轼给灭了。最近琼海民乱,不值得一提。

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

张昭引发“风暴”之后,根本没管,在家中休息,等待着二十日召开的御前会议。

正月十七日的清晨,一场小雪覆盖着京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