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八章 交锋(一)(2/3)

进奉近五十万两白银。这年头一两白银的购买力还很强悍的。

即便如今京师涌入大量的人口,弘治十六年正月的米价还是维持在06两银子一石的水准。

大明朝的一石米等于944公斤,可以够一个人吃许久的。

而弘治皇帝修便殿,内监里还养着大帮人呢。再分一点工程给基建商行。很快就把殿宇建起来。

大明京师的舆论风暴一直就没停过。隔一段时间就是一个热点。皇帝修宫殿也就科道言官、庙堂诸公劝谏。并没有在报纸上引起什么风浪。

毕竟,殿宇就在乾清宫的西边。只要来乾清宫面圣,大半的官员都能知道那边在干什么。

但弘治皇帝虚心接受,坚决不改,他们能奈何

直到今日,大臣们一个个的进入养心殿中,这才发现殿宇已经修建完成。

宽敞的殿宇中,正殿是7间开,进深3间,布局与宫中传统的殿宇略有不同。类似于一个大的客厅。

弘治皇帝的御座依旧是坐北朝南,居于上首。左右两侧就是一把把的官帽椅。这是给十几名朝堂重臣们坐的。椅子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条桌。

后面再又是一排排的木椅。这是给列席会议的人员坐的。还有就是天子近臣们坐的。譬如司礼太监们。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也可以来混个列席资格。

群臣先后到来,不断的入座。

座次按照文左武右的原则,各自按照大朝时的顺序,根部不会出错。

张昭坐在武臣班次的第三位。今天其实也就四个武臣。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武安侯郑英,再加他。

文臣那边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个辅臣已经坐下。吏部尚书马文升、户部尚书侣钟、礼部尚书张升、兵部尚书刘大夏等人依次到来。

翰林院那边的“储相”们。翰林院掌院学士吴宽,翰林学士王鏊、杨廷和、梁储、王华依次而坐。

张昭眼角余光扫过去看一眼,大明朝的储相阵容确实豪华啊吴宽年纪已老,除王华之外,其余三人都会入阁。其中还有一个大猛人杨兄。

也就是王华为人“老实”,被刘瑾给贬黜到南京,否则以他的资历,在谢迁之后,内阁中应该会有他一席之地。他毕竟是教授过正德皇帝啊

三声净鞭响后,弘治皇帝在太监们的簇拥下进来。朝臣全部都站起来相迎,待弘治皇帝落座之后,由首辅刘健带领着文武大臣,躬身行礼,齐声道“臣等参见陛下。”

弘治皇帝穿着红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