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宗泽(3/5)

志的缘故,后世说的心态老就是指他这种人吧。

“大人不知道上的什么书?武大可以一闻么?”武植倒想听听这位知府大人有什么高见,自己虽然不懂这些东西,但听个高低的水平还是有的。

宗知府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心说你就算英雄了得,看样子也不过是草莽豪杰,又哪里听得懂这些庙堂策论,自己不过是心中郁闷,随口发几句牢骚,你这么大兴趣干嘛。不过自己的治宋策是多年地方任职后的经验所得,可以说是自己的心血结晶,有人愿意聆听助兴谈谈倒也快意,当然是不会指望这位武庄主能听明白,更别说会给自己什么启迪了。

“我大宋地大物博,商队更是遍布海外,各种律法经各代完善,渐趋成熟,如盐法、酒法、茶法等法令都为一时良法。各种作坊如雨后春笋,坑矿、茶盐、造船、造纸、制糖、纺织、制瓷等各行各业发展迅猛,技术完备。更有那造船、造纸、印刷、织布等几百数千工匠的大型作坊。还有各地的官窑等等,河北河南等地每年炼钢更达数十千万斤,可说是富甲天下,足可比拟大唐盛世!”

听着知府激昂的言语,武植却是惊骇莫名,在他印象里,宋朝是个软弱的朝代,受尽欺凌的朝代,先是被辽国压的喘不过气来,西边西夏也有屡屡犯边,后来又被金国占去半壁江山,最后更被蒙古铁骑灭国。这大宋整个就是我华夏屈辱史啊!来到宋朝后,才发现子民生活还算安逸,比自己想象的好上一些,最起码还没有小说中写得那样民不聊生。但也只是温饱而已。却不想原来大宋的经济竟然如此发达,听知府的话,竟然出现了工厂的雏形!

武植心中震撼不已,心里却一个劲儿后悔以前怎么不多读读书,这要是自己有点专业知识,置办个工厂,想不发都难啊!恩?不对啊,我现在可是堂堂的贵王千岁,放几百年后怎么也算进入中央序列吧?怎么还老是想着发财之类的低俗想法,真是小农意识啊!这要怪自己混社会那会儿的烙印吧,那时候最羡慕人家有实业的有钱人,那才叫一个牛!可是这时代的商人是什么?士农工商,第四等人啊!虽然宋朝比较开放,不再抑商,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可千百年的传统思想在那儿摆着呢,再有钱的商人也比不上官老爷啊,更何况咱可是官老爷中的极品爵位。

宗知府哪知道他在胡思乱想些什么,慷慨激昂的说完,又叹口气,道:“可惜啊!可惜近十几年来奸佞……”说到这儿却住了嘴,自己发发牢骚无所谓,谈谈弊政也无妨,毕竟大宋言论还算自由。但要是影射当朝重臣,传出去只怕不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