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三章 责任内阁制(2/5)

不能出现原则上错误,否则即便是陛下,也救不了我们。”

宁忠海脸上带着些许凝重,他望向了紫禁城的方向,悠悠叹了一口气。

..........

“江南士风柔弱,可不是没有敢于出手的勇气,薛公此举堪称一时表率,只可惜让董成玉和盛奇这二人侥幸过关,未免有些遗憾。”

在南京城的一处茶楼中,一名青衫老者脸上带着些许笑意,正是江南大儒严鸿逵,而在他的下首,则坐着一人,却是主持京察之事的左都御史薛海云。

薛海云脸上带着些许苦笑,轻声道:“京察非党争之工具,在下即便是主持京察,也不可能肆意编造,否则只会引起陛下的不快。倒是这一次京察中,出现的问题确实不少,却让人多少有些忧心。”

“哦?薛公的意思是?”

严鸿逵不同于他的好友吕毅中,他多少还是比较热心于政局的,只是皇帝不太欣赏他,也只能平日里读书聊以自娱,可是像这种朝廷消息,他也往往都带着很大的好奇心。

薛海云摇了摇头,“严格来说,大楚立鼎以来,诸事都尚顺遂,可唯独有一点,朝廷官员与商贾之间的联系却是太过于紧密了,就拿那个董成玉而言,我虽然没有证据能证明他在南京旧城改造方案中有谋私利的情况,可是他每日里都同那些商会商人们宴饮,着实令人不齿。”

“世风日下啊!我士林君子,岂能同那些满身铜臭的商贾同流合污?”

严鸿逵脸上带着几分惋惜,“陛下重用工商,为的虽是富国强民,可是终究并非堂皇正途,且那等商人为了谋取暴利,残害生民无算,就好比那条所谓的宁沪铁路,虽然不知道修来到底有何用。可是眼下据说已经为此死了数十人.......”

薛海云脸上点了点头,虽然他知道这死的数十人,都是战场上俘虏的八旗兵,可是圣人教化之地,怎么能够这样罔顾人命呢?就算是八旗俘兵,那也是人啊!

“陛下如今大兴工商,这些话就不要再说了,到时候让人听到了平白生出误会。老夫以为,我士林一派前番屡遭挫折,如今陛下似乎多有重用之意,在这个关键口可不能再惹怒陛下.,就连次辅大人也是这么以为的......”

相对于还算鼎盛的勋贵派,士林派早已经元气大伤,因此对于皇帝还是颇具忌惮心理,而且眼下随着李绂和薛海云的上位,他们也开始尝试着转变思路,不再做那茅坑里又硬又臭的破石头了........

正所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