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1章 土司反叛(1/7)

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就已经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了蜀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蜀”。

大约在夏商时期,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末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郫邑(今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

大约相当于春秋早期,杜宇氏禅位于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双流),开明九世迁都至成都。

公元前316年,战国时期,秦国兼并了蜀国,设立了蜀郡。

北宋先在今四川盆地一带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合称“川峡二路”,后来又把二路合并为川峡路。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川峡路分为益州路(后改为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南宋时又总称“四川路”,这是“四川”一名用于行政区划代称的开始,四川由此得名。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式建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再简称为“四川省”,这是“四川”省名得名之始。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

明随元制,四川省也称四川府,是明朝两都十三省之一。如今大明地方行政区域经过改革重新划分后变成了一都十六省,四川的地位一如往昔,甚至,因为其自有就有天府之国之称,是大明重要的产粮重地。

但是四川多山,且种族繁杂,局势复杂,历来都是极为难于治理的地方之一。元朝时为了更好的治理四川曾在四川境内设置了大大小小无数的土司,管辖地方。他们掌握着管辖之地的一切军政财大权,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变成地方土着,土皇帝,严重阻碍了朝廷政令的实施,但是土司经过几十数百年的发展,势力盘根错节,加上四川山川环境复杂,种族混杂,想要清缴极为不易,朝廷只能缓慢图之。

四川土司大小数百,其中以乌蒙,乌撒以及芒部等六地土司最为势大,且传承久远,实力强劲,历朝历代稳居不倒。

芒部,元朝为芒部路,属云南行省,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正月改芒部路为芒部府,治所在今云南镇雄北,境约当今云南镇雄、彝良、威信等县地。洪武十六年正月(公元1383年)改属四川布政司,洪武十七年五月(公元1384年)升为军民府,境内原有益良州、强州,元朝时均属芒部路,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废除;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六月七日,朱元璋令免芒部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