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章 第一复合音:那音(2/3)

们。

伏夕虽年纪还小,却已然参与过一次狩猎,对此却并不满足,又带着比划说:“要是能拿竹子编盾就好了,它们好坚固。”

他说的竹子,则仅仅是用了鸟语中的潇潇声。

“嗯,以后我们想办法去采。”阿咦想了想说。

而藤皮的使用,让二人感悟到的则是绳索的使用,尽管之前的猿人在把草叶挂身上时,也有了一点打结的经验,但并没有确切的制作绳索的想法。

但阿咦有。

为此,在试着编草鞋时,阿咦就把宽藤皮搓揉起来,让其变细,以便于打结。

而这么做了后,阿咦便发现了问题,那就是藤皮太宽的话,这么一搓后,会让藤皮二边的纤维产生断裂,进而影响整艮细绳的牢固度。

有了这种观察后,阿咦就用了更细的藤皮来搓绳子,并且在觉得一根藤皮不够牢固的情况下,又加了一艮,把二艮捻在了一起,合为一根绳子。

这样的绳子,视需要,当然还可以再加粗。

之后,张静涛终于知道了阿咦发复合音的由来了。

却是这小妹子在作大量编织时,常常不能松手,于是,有时候要伏夕帮忙拿材料,便会牵动嘴角,示意远处,说出一个‘奴’音来,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发音。

意思是,奴,那边,帮我拿下。

为此,她要指挥伏夕,并要让伏夕很注意她说话了,便会拖很长的音,这时候,阿咦便发现了,奴是由

、v,也就是‘呢、乌’二个音构成的复合音,她拖长的那个音,则是乌音。

于是,为了能更大声指向远处的事物,她就去掉了乌音,换上了她习惯的啊音,结果,复合出了一个‘那’音。

这便是第一个复合音。

这个复合音被创造了出来后,阿咦一瞬间就对发音有了极深的领悟。

就是如此,才有了其余字的复合发音。

因而,那音,便是第一复合音。

为此,这还是华文发音规范化的起源,之后的阿咦在每每创造出一个字音时,都会注意到声母和韵母的搭配,若是鸟语,却不会,因而就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任何鸟语的字母发音规则,都是没法做到规律的,只有华文的拼音完全规律和华文匹配的。

因而,鸟语就有了很多可笑的所谓的习惯用法。

是的,习惯和习俗。

这是最神奇的事物。

因任何邪道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