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二章 龙骨门后的明朝墓葬型(3/4)

楼。

幽幽深山之中,此楼甚是高耸显眼,站在山丘的背坡上,封羽便所见这地方乃是一处夹山地带,左右两侧山麓映带左右,没有之前山林连成的群山茂林,这地方一眼看去便是经过修凿的。

同时封羽也看出了风水格局上的异样。

宫楼在周围地势中最低的一处,两侧山势沿左右流长而去,南北向通透,前低后高,后为靠前为庭,宫楼处在中间,这一看便是典型的明朝墓葬风格,主墓室一般都会在靠山之下,符合着明朝丧葬特点。

封羽想,就是封长门再怎么参透了生死长生之道,不也还是个生活在明朝时代下的人,所以这墓葬格局和风格不会偏离太远。

早几年刚听说封长门之人时,封羽曾做过许多功课,那个时候的封羽对明朝墓葬发疯一般的研究,他既好奇封长门是如何做到长生,同时又想在明朝历史中找到些关于仙王宫的蛛丝马迹。

但遗憾的是封羽一无所获,不过却是对明墓有了实质上的了解。

明朝墓葬融合多民族文化,沿袭了古风水学说的布局,明朝人崇尚“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是人生孺慕之诚。”

简单来说就是明人较为看重死后墓葬,生时的之礼往往不及死后之礼,权势之人修建的墓葬格局会超出人们所想,而穷人,草席一裹,曝尸荒野。

民间的建墓工匠,会由墓庭入口入深,分为中三步、大太极的格局,以墓前的栏杆望柱数量儿定,望柱数量越多,墓的规模自然就会越大。

如墓前栏杆设置十枝望柱则属大太极,四枝则是中三步布局。

封羽照看眼前出现宫楼,初步推断其墓前望柱应该宫楼之下,因为在外边看起来,此地并无特别好立望柱的地方。

张满月没有停歇,一路到了宫楼之下,现站在宫楼之下,封羽瞧着这座四角琉璃宝楼,竟觉得十分虚假,这楼与周围的深山极度不融,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产物,甚至比日本人研究的地下铜器还耐人寻味,也就是那些日本人没有发现这里,不过按他们的伎俩来看,也不可能会发现这里。

封羽惊奇于封长门的布局,他选择此地作为他长生之所,莫非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宝楼是用琉璃铺设,红墙黄瓦,与京城紫禁城样色一致,这倒也符合封家人的修建风格,紫禁城皇宫修建当时封家是参与过的。

宝楼有三层高,每层的四角上都挂有一只铃铛,檐上有五只瑞兽静立,楼门用的是厚实木门,依旧坚挺而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