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讲理(3/4)

来,他们的军费和军粮问题,就迎刃而解。

没人会比他们更加清楚,豪门大户们有多少储蓄。

毕竟他们没钱了就会去劫富济自己一把。

所以哪家有钱,必须事前让小弟们打探清楚。

…………

很快,随着闻人升下令,十县之地,统一建起官办粮铺和布庄。

为了避免种种弊病,闻人升还命令,这两种铺子的运营状态和运行账目,一切公开,任何人都可以全流程地观看,查账。

虽然这样会不可避免的泄密,泄漏天圣军的粮草储备……但相对于保密所带来的弊端来说,还是值得的。

毕竟建起它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一家一户每月能稳定买到粮食和布匹。

这样做,还可以限制了少数大户靠各种手段,钻空子平价从本地买米,高价卖到外地,进而造成物资短缺。

只要公开,许多 手段都不能用。

比如限制一个人一天平价买一升米,大户们同样可以找来几百几千个仆役,天天排队去买。

这年头,人的劳动力时间是真不值钱,尤其是仆役们,他们的时间只是他们的饭钱。

完全公开后,大家就能看出谁在玩花样,光是在侠网上的千夫所指,就能让很多豪绅不敢也不愿意钻这个漏洞。

这两种铺子办好之后,然后就承担起登记户口的功能……

每个人限制每天买多少粮食,买一次就登记一次,然后汇总上去。

这可比深入每家每户去登记,靠谱多了。

毕竟隐匿人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官府有人头税,还有抽丁服役,人越多肯定越吃亏。

一处粮铺前。

“老爷,我们是乡下的民户,进一次城不容易,就不能让我们多买几十斤粮食带回去吗?”几个老农问道。

有人要问,为啥农民还要买粮?

他们是卖细粮,买粗粮。

卖掉的是大米,买回家的是高粱和谷子、红薯之类的。

或者有的是卖桑叶……等经济作物。

所以他们也需要买粮食。

“不行,上面有规定,每人每天只能买五升米。”店员拒绝道。

然而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