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十里长堤送乡长(1/4)
>
上寨乡位于宁远县的最西边,可以说是宁远县最偏远的地方了。其西南是曲县,西北是登舟县,两县接壤,形成了一个“u”形的凹槽,而上寨乡正位于这个凹槽之中,就像宁远县延伸出去的一块半岛。
不过,上寨乡以南的地区为平原,而北面则是一片山区,一片并不算高,但却绵延数十里的大山,构成了两县的天然分界线。
上寨乡的东北方向就是下寨乡,原本两个乡是同一个乡,名为“寨子乡”。后来因为那些历史原因,被一分为二,形成了现在的上寨乡和下寨乡,一条流经寨子乡的小河“北渠”,成为了两乡的天然分界线。
上寨乡的东南方是前堤镇,一条数十里长的高高堤坝是两个乡镇的分界线,堤西是上寨乡,堤东就是前堤镇,据说前堤镇就是因此而得名的了。
山、水、堤,三道屏障将上寨乡围在了中间。如果在古代的乱世,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军事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是在盛世,地方政府也不可能让这三道屏障作为一个乡镇的分界线,否则的话,一旦乡民们造反,政府恐怕很难平乱。
可偏偏就是这样的一个具有多重天然屏障的地方,却没有形成古书中的“天俯之国”,反而是因为固步自封,而越发的穷困了。
也许,宁远县政府也是在打这样的主意吧,怕上寨乡的老百姓们一旦富起来,如果真要造反,再加上这三重的天然屏障,也许还就真成了一个独立王国。
也许,是因为上寨乡太过偏远,县政府觉得帮他们发展太劳民伤财了,还不如放弃,任他们自生自灭。
也许,是因为上寨乡实在太穷了,又跟曲县和登舟县挨得太近,距离宁远县城反而更远,所以干脆想要把他们放弃,不如直接扔给曲县得了。
也许……
总之,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在张顺去上寨乡之前,这里就是一片未开发的荒凉大地,是一个住着几万人的贫民窟,是一个被党和国家遗忘的地方。
不过好在张顺到了上寨乡以后,积极地发展农牧业经济,陶家庄和田家营建了鱼塘,上沟三村建了养殖基地,秋梨庄恢复了梨树种植,吴村和寨子村,也找到了合适的发展路线。
在上寨乡三年,张顺斗陶老五,斗陶谦,斗吴老二,为了上寨乡的发展,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到最后,更是为了保住上沟三村的养殖基,给市人事局长齐刚送钱,为了乡政府的办公楼建设,拉下脸来去跟庞春光要钱。
有时候,他真在心里犹豫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天生邪少】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八十五章 十里长堤送乡长〗地址https://wap.xbqg99.net/3/3622/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