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56章 强烈的反响(求订)(2/3)

大家根深蒂固的印象。

袁教授说的非常有道理,既然电离菌这么神奇,未来的应用也是非常广,为什么这样的论文不发表在更权威的期刊上,而是发表在起源集团控股的期刊上?

是害怕学术界的检验吗?

袁教授提出这个观点后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赞同。

其中有不少人,从安漾面膜起到最后的消化菌,一直在怀疑起源集团的技术能力。

他们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研究,但是怀疑起源集团其实就是一家传销

公司。

但是有和起源集团打过交道的教授对此持反对意见。

去年到过江城,参观过江城人民医院重症呼吸中心的刘天云教授就反驳说道:“袁教授,我不是很赞同你的观点。什么叫做优秀的论文就应该发表在米国和欧洲的杂志上?不发表就是害怕学术检验?”

刘天云说道:“起源集团取得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生物和医疗技术》期刊怎么买一步步的走到今天大家也有目共睹。

我个人认为,如果这篇论文属实,我们应该为这样伟大的成就感到高兴,我还建议,咱们学院应该以诚恳的态度争取和起源集团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说道这里,刘天云有些无奈:“你们或许都没有关注一些消息,江城理工大学争取到了起源集团的一些合作,这个学校近年来的收分也逐步上升。

大家或许没有危机感,但是我担心,未来类似于江城理工大学一类的学校会越来越多,他们背靠优秀的科技企业,说不定真的有一天会超越水木大学。学术一定要走出去看,不是关在实验室里啊!”

刘天云的话发人深省,最后水木大学以生命科学院的名义向起源集团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实验室发函,希望能够相互交流学习。

不仅是水木大学,夏科院、山川大学等等知名高校和研究院都积极向起源集团的实验室发函,一个是申请学术访问,一个是申请实验室能够公开更多的关于电离菌的消息。

学术界轰轰烈烈的大讨论当然瞒不住舆论界。

不少媒体从来都不看论文的媒体人士都购买了《生医技术》,然后直接摘抄浓缩了论文的摘要部分,将当做新闻发了出去。

这下不得了了。

生物电池一下就成为了互联网界的大新闻。

“起源集团的新科技?我的天啦!我刚刚看了一下新闻,说的是如果将该电池应用在手机上,是一天只消耗一点点饼干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