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华北会战(三十五)(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之大是无法形容的,不管是韩云华还是蒋介石都在时刻关注着欧洲的变化,虽然就战斗层面而言,欧洲几乎影响不到中国战场,曰本虽然是德国的盟友,同样也是邪恶轴心的一员,但是德国也不可能派部队直接帮助曰本。同样曰本对于欧洲战场上的事物也有心无力,单单一个中国就已经将曰本搞得焦头烂额了,更不要说派部队去欧洲了。
但是政治层面的影响却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可以研究研究眼下中国也就是国民政斧战时的外交关系,我们不难可以看出“苦撑待变”是国民政斧在抗战前期的基本外交方针。中国的抗曰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烈恢宏的历史篇章,无数爱国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读力和尊严奉献了他们最珍贵的青春、智慧和生命。在抗战时期,士兵们舍生忘死,在战场上流血牺牲。农民则是把自己看做一颗小草,在这个时代里风雨飘零,为国家和民族的读力自强奉献出最后一点力量。而学者奋疾书撰写批判曰本法西斯主义侵略史观的文章,分析抗战形势,指出黑暗中黎明的必然到来,倾抒心臆以振奋民心。这是一场全民的战争,而像这样的史学家、学术工作者、知识分子,环顾当时的烽火大地,可歌可泣者,实在枚不胜举。尽管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阶层、不同的职业岗位甚或不同的营垒。真正爱国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在抗曰和民族读力的大旗下聚集,倾尽心力奉献他们的热血、智慧和才干。而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是全民所等待的,国民政斧所期待的这个“变”字,是指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加速世界反侵略阵线的形成,使孤军奋战的中国获得强大的同盟军。
尽管世界人民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欧战的爆发是深恶痛绝,但是要是站在中国的国家角度来看,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无疑是有利于中国的抗战的。根据这一判断,1939年爆发的欧洲战争为国民政斧所欢迎,当然也为全中国人民所欢迎的。因为它加快了世界两大阵营的分化组合,对中国争取明煮阵营的援助有利。这一结论从总体上来说无疑是正确的,而且,国民政斧在欧战爆发后也确实有这一认识。但是,国民政斧此时对于欧战爆发后的应对情况还存在疑虑,对于加入德国阵营还是英法阵营还有一个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但是不管怎样,欧战爆发之前,“苦撑待变”的国民政斧并非一直期望“天下大乱”的到来。欧局的稳定或剧变并非国民政斧所追求的目标,由稳定或剧变所造成的阵营分野才是国民政斧真正关注之所在。因此,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抗日之雪耻】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八十九章:华北会战(三十五)〗地址https://wap.xbqg99.net/33/3306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