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2章再临帝踏峰(求订阅,第三更)(2/3)

亲近庶民出生的张丽华,本身就是打压沈家,打压江南世家!”

接着,又是说着江南的的一些事情,说着风土人情,说着世家格局,说着未来的计划等等。

“按照商君书说法,世家属于五蠹之一。国家想要强盛,必然要打压世家。可世家的形成又是乱世,因为乱世,百姓不能依靠朝廷,只能不断抱团,故而形成一个个世家。随着天下一统,天下太平,世家的势力会不断削弱!”

最后,项羽说道:“当修从江南到洛阳的运河,加强对江南的管理!”

杨坚到道:“运河如何修建?”

项羽说道:“春秋时代,吴王夫差,为了北伐中原,修建邗沟。我们当分段施工……”

说着站起身来,打开地图,开始指点山河。

隋唐大运河分为五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山阳渎,江南河。

永济渠,在黄河以北。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今北京市境)。

通济渠,从洛阳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

广通渠,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以渭水为主要水源。

山阳渎,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径直向南,到江都(今扬州市)西南接长江。

江南河,扬州道杭州段。

在项羽的计划当中,永济渠直接划掉,没有必要。

重点是广通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具体而言,此刻运河主要分为三段,一段是从扬州到洛阳,为运河南段,必须要修建,主要是从江南收取赋税,钱粮。

运河中段,主要是洛阳到长安,主要是为了控制关中,控制西域,主要是军事意义,主要是战争。

至于运河北段,从经过河北地区,从洛阳到北京,这一段根本没有意义,关键是成本大,淤积大,枯水期大,运输不便。

不必修建永济渠,可顺着黄河,直接到了渤海,然后海运到了北京。利用海港,还有海运,比运河省钱很多。

杨坚询问着,项羽回答着。

独孤皇后业询问着。

三人彼此争论着,到了夜晚的时刻才结束。

项羽告辞离去了。

杨坚说道:“晋王,越发的厉害了,太子还是不改了!”

独孤皇后沉默道:“太子,太不争气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

至于长子,更是太子,获得关爱最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