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章 比就比吧,谁怕谁(2/4)

个城区依滨江而建。

江城城区有东、西、南三座城门,青木大队的大队部就在江城东门外三公里处。

青木大队下设三个中队:

一中队与大队部驻扎在一起,主要负责大队部的安全保障,以及与大队部相邻的军工厂安全保卫;

二中队则驻扎在江城南门外,主要任务负责江城军用机场的安全保卫;

三中队驻扎在江城西门,之前的主要任务是带领皇协军对江城以西五十里外的八路军根据地实施围剿。

随着兵源日益枯竭,大规模的围剿已经有心无力,便把主要任务转移到了江城大桥的保卫工作上来。

江城大桥位于江城西门处,是华北到津京交通干线的主要桥梁。一旦江城大桥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正因如此,青木一彦多次向华北陆军司令部电函,请求陆军司令部为江城再增加一到两个中队,以缓解身上的压力。

不过,日本人把战线拉得太长,本土根本无兵可派,华北司令部只能让青木一彦自己想办法。

无奈,青木一彦便向自己的亲弟弟,东京陆军学院的青木三郎求助,让他帮着想想办法。

青木一彦对外的身份是东京陆军学院的教务处处长,他的另一重身份是日本陆军总部智囊团成员之一,对整个战局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两年前,争论是南下还是北上的时候,青木三郎是坚定的北上拥趸。无奈,在岛国日本,海军的话语权远远大于陆军,最终选择了南下。

两年过去了,日本军队陷入在太平洋海战中难以自拔,兵源日益枯竭,颓势已无法逆转。

这些,都令青木三郎痛心疾首。

收到哥哥青木一彦的求助,青木三郎为哥哥青木一彦提出的建议很简单——以华制华。

青木一彦当然清楚以华制华的重要性。

不过,他更清楚中国这帮皇协军的战斗力,基本是一群乌合之众,从上到下都是浑水摸鱼混日子的兵油子。

指望这帮人做事,聊胜于无,还有可能背道而驰。

于是,青木一彦便让弟弟物色人选,来担起“以华制华”的大任。

就这样,青木三郎反复考量后,选定了穿越前的徐浥尘。

除了文武双全外,穿越前的徐浥尘性格相对单纯,几年来的思想灌输,他已经完全认同了军国思想,愿意为圣战奉献一切。

可以说,日本人的洗脑非常彻底,非常有成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