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0章 兴国安邦之物(2/4)

大早,何充便到王导府上,前来看望郗鉴。虽然都位列三公,但何充是王导的亲外甥,郗鉴又是王导的亲家,算起来郗鉴便是何充的长辈,年纪也大许多,又难得进京一趟,自然是要登门拜访。

除了拜访之外,三人又聚在一起讨论了这次天子召见的事情。

这是天子即位以来,第三次召集三公议事,上一次还要追溯到苏峻之乱刚刚被平定之时。

到底是什么样的重大事情,会让天子如此郑重其事?

“据说,此事与元瑾有关,莫非是庾亮那边又有什么举动?”何充疑惑的问道。

“中书监未闻此事!”王导摇头道。

三人没头没脑的讨论了一番,各种猜测,又相继被推翻,只能等待。因为天子召见的时间,是在午时。

三人猜测不出司马衍召见的用意,闲聊一阵便不可避免的将话题转移到了司马珂的身上。

“诸位以为司马元瑾如何?”郗鉴问道。

郗鉴这话,其实只是在进一步了解一下王导和何充的意见而已。他上次已经接到王导对司马珂赞誉有加的密信,又知道司马珂入京初期便是何充一手带起来的。但是,京口大营,四万重兵,整个东晋的精兵所在,不只是关系到郗家的命运和北方士族的命运,还关系到整个东晋朝廷的命运,郗鉴虽然已经做出了决定,还是想从同样位列三公的何充与王导这里得到一些更多的信息,来增加托付京口给司马珂的信心。

王导悠悠的叹了一口气,感触颇深,道:“元瑾初入京师之时,不过闻名全城的风流美公子;陛下欲组建羽林骑,我只当其少年热血,又颇有几分勇力,匹夫之勇耳;其又能做佳肴,美酒,更显露其风流本色,我只当其作名士风流;直至其两次历阳大捷,尽显名将之姿,尤其是其当日誓死请战,决意渡江坚守历阳,更显其少年热血豪情,我才深感,元瑾乃难得的栋梁之才;而此次赵胤叛乱,又尽显其心思缜密,运筹帷幄之能,事后,并未因此而骄纵无礼,举止有度,合乎礼仪,彰显其心胸之宽广;前番太尉弹劾,其又毅然奔赴京口,亲见太尉,又显其不卑不亢,无所畏惧……元瑾,不可限量也!”

郗鉴点了点头,眼中的神色更亮了,又望向何充。

何充只用了十六个字来概括:“翩翩君子,风华绝代,人中龙凤,晋之脊梁!”

郗鉴点了点头,又隐隐露出忧色,问道:“宗室之子,如此强势,若有一日,功高震主,则又如何?”

两人当然知道他在说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