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64章 捷报(2/4)


张仑点头道:“那倒是。”

张延龄轻声道:“更何况,匈奴父子同妻,不知廉耻礼仪为何物。大汉女子,如何能接受这样的野蛮不伦的风俗?”

张仑愕然道:“你怎知道?”

张延龄指着诗文道:“诗里写的清清楚楚的,‘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便是说匈奴人非我族类,不是安身之所。‘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便是说分别嫁给单于父子两人,心中惭愧羞辱愤怒,苟且以偷生。”

:,~欢迎下载^

张仑骂道:“操他娘的,这也太无耻了。蛮夷简直如禽兽一般。”

旁边众将领也是面露激愤之色,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事。古代四大美人的故事,在大明已经耳熟能详。谁能想到,被誉为落雁的王昭君,竟受如此屈辱。

张延龄转头看着山崖北侧,黄河以北的碧绿草原以及远处隐隐可见的阴山和大青山的轮廓。遥想当年,王昭君离乡背井远嫁异域,行至于此,矗立崖顶,看大雁南飞,秋草茫茫,心境是何等的悲凉和惆怅。

此崖名为落雁,但恐怕没有一头大雁肯为她落下,让她传递思乡的飞鸿回家乡。她恐怕也没想到,在匈奴之地,自己会遭遇那样的羞辱,最终孤独痛苦的过了一生。

张延龄进一步的去想。当年大汉王朝甚为强大,却还要和匈奴人和亲,让一名女子肩负和平之重责。却还美其名曰为国家大义,为安抚团结。自古以来大加吹捧歌颂,这是不是一种不负责任?是不是一种自轻自贱的不知羞耻?

张延龄承认自己或许想的有些偏激。也许站在一个漠然的上帝视角来看,无论是昭君出塞,或是文成公主入藏这样的和亲事件都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具体到当事者个人而言,谁又去在意她们的感受和痛苦?

一个强大的国家,如果沦落到靠和亲手段来维系政权安定的话,那又何称强大?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护他的百姓,反要主动以弱小女子的牺牲去保护国家的安全,这不是堕落和无耻是什么?

张延龄并非思维狭隘之人,若是在后世,他绝对不会思考这些问题。但是在这个时代,他已经完全代入了大明朝的身份之中,在行动和思维上,潜移默化的改变了许多。

站在崖顶之上,远眺黄河蜿蜒,草原茫茫,张延龄思绪翻滚,想了许多许多。

风吹过,似有大雁鸣叫之声从云端传来,悲切难言。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