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4章 症结(2/3)

定放粮平抑物价,稳定人心。

路上交通通畅之后,盘点京城粮仓存粮,其实已经只剩下了不足一个月的消耗了。

当然,这些事情是机密的,老百姓们是一无所知的。他们的生活早在数日前便已经恢复了常态。

赈济之事在韩文接受之后也得到了很好的安排。韩文还是很有能力的,加之内阁六部的大力支持,很快各处安置营地的居住条件和饮食快速升级,而城中倒塌房舍的重建也迅速开始。腊月初三,城内两处灾民安置点宣布撤除,因为百姓们已经可以回家了。南城外的营地在腊月初八当日,所有的百姓们都吃了一顿腊八粥之后被撤除。因为雪融路通,城外的百姓们也可以踏上归家之旅了。

到腊月中,一切基本恢复正常。除了家中因为灾情死伤了人的人家,或者是看到大量的营地垃圾堆积的人,基本上已经很少有人记起过去不久的那场令人恐慌的雪灾,以及曾经面临的危机。百姓们从不愿意去记住那些艰难的时刻,他们总是向往着明天,很容易便忘记了苦难。特别是现在,新年临近,城中已经充满了新年的气氛,家家户户已经为新年忙碌的做准备,他们对新的一年更加的憧憬。

然而,相较于百姓而言,这次雪灾带来的余波和震动却远远没有消除。

特别是对外庭文官大佬们,赈济之事让他们颜面扫地,同时也敲响了警钟。

很长时间以来,外庭文官们的迅速崛起已经让文官们有些飘飘然。弘治皇帝对于外庭的礼遇已经让他们觉得有能力左右皇上的想法,甚至可以改变朝廷的权力格局,向着勋贵们把持的军权伸手。然而这一次的事情,却像是一瓢冷水浇了下来,让他们发热的头脑冷静了许多。

损失一个佀钟其实算不得什么,文官集团人有的是,佀钟在其中也算不得什么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对佀钟侧惩罚便是抽在外庭文官集团脸上耳光,这气势和颜面的损失是及其巨大的,是不可容忍的。

文官们私底下都认为,这一次很明显是被勋戚算计了。特别是那个建昌候,利用了这次雪灾的机会,钻了朝廷的空子。造成了这个局面。朝廷的赈济确实有些迟缓,但其实大灾来临,死伤些百姓也是正常的事情,不至于让皇上会问责。正因为张延龄从中插了一脚,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才衬托的外庭赈济是多么的无能和迟缓,才让皇上决定惩罚佀钟。所有人都被狠狠的扇了一耳光。

内阁三位大学士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物,他们敏锐的感觉到了事情的变化。勋贵之家那里会有什么预见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