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70章 大煞风景(2/4)

道:“老夫本以为,这些人会如丧考妣一般呢。看来,朱寘鐇的叛乱不得人心啊。”

张延龄笑道:“杨大人是赶上了好时候。若是早几日进城,怕不是这副场面。朱寘鐇也并非如你所想的不得人心。他起兵的时候,可是得到了宁夏城诸多百姓的支持的。听说叛军开赴黄河渡口打仗的时候,百姓们箪食壶浆相送,场面比此刻可热闹多了。”

杨一清讶异道:“哦?此事当真?那他们此刻为何又如此?难道他们想通了?”

张延龄一边向着百姓们招手致意,一边微笑说道:“杨大人是读书人,道理应该比我知道的多。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天下最为可怜可悲的便是百姓了。太平之世如此,乱局之中亦然。百姓们趋利避害,想过些安稳日子,甚至为此做出了一些选择,难道我们应该怪他们么?”

杨一清皱眉沉吟,缓缓道:“侯爷这番话颇令人深思啊。朱寘鐇起兵之时,百姓拥戴他。我们进城时,百姓也欢迎我们。看来,这拥戴和欢迎都非出自真心,而是不得不为之。他们只想能换取平安的生活而已。哎,可是,我大明的百姓,何时堕落到了如此地步了?只为私利,而不顾大节了?民意何在?忠义何在?”

张延龄呵呵笑道:“杨大人,这可怪不得他们。要朝廷忠义,却又盘剥百姓,敲骨吸髓,让他们生于水火之中,饱受饥寒之苦。却又要他们顾大义大节,讲忠孝仁义,这未免对他们要求的太多了吧。他们只是寻常百姓啊。杨大人责怪他们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想想朝廷是怎么待他们的么?不该想想他们过的是怎样的日子么?”

杨一清皱眉道:“侯爷的意思是,这里的百姓饥寒交迫?生计难为?朝廷对他们不管不问?”

张延龄笑道:“我可没说。我只知道,此次叛乱之所以闹得如此严重,必是有原因的。朝廷该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而不是去一味得责怪百姓和参与叛乱的士兵。其实百姓们是最有忍耐力的,也是最容易满足的。只需给他们一丁点好处,他们便会说你好。只需给他们活路,他们便会跟着你走。只可惜,有时候他们连这一丁点的好处也得不到。为了活着,做出任何的举动都是合理的。”

杨一清缓缓点头,沉吟不语。

一行人抵达军衙大堂,张延龄请杨一清刚刚坐下,谷大用气冲冲的走了进来,一屁股坐在大堂中,瞪着张延龄。

张延龄笑道:“谷公公,何时来的?我怎地没见到呢?以为你留在灵州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