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99章 重兵镇压(3/4)

池,则对京城产生威胁。

朱厚照严旨要求,必须在半个月之内平息此次暴动。

刘瑾也亲自派人送信给惠安伯张伟,要求他务必全力尽快平叛。

刘瑾这么做是他隐隐感觉到了担心。河北是马政和土地改革新策的推行之地。现在百姓造反了,很快便会有人将这件事归咎于自己的新政。如果平叛不力,他将再一次陷入尴尬的境地。如果朱厚照认为他的新政是罪魁祸首的话,他将难辞其咎。

和当初安化王起兵造反一样,这些事都是他刘瑾要负责的。安化王造反,还可说是他原本就有野心,就觊觎大明皇位。但是眼下这场叛乱,则无法解释了。唯一的解释便是官逼民反,那自然是他刘瑾的锅。

事实上,刘瑾已经知道了外廷官员的动向。杨廷和已经和外廷部分官员开始秘密协商,以此事联名弹劾刘瑾。只不过杨廷和觉得还不是时候。此刻叛乱未平,在朝中发起弹劾会引发混乱,对平叛不利。待叛乱平息之后追责的时候,弹劾便顺理成章了。

马中锡和张伟领旨即刻行动,根据消息得知,义军的兵马在攻下雄县之后正在此聚集。神武中卫所辖兵马万人于正月十九全部出动。从真定府自南往北直扑雄县。

河间府两卫兵马则从东南往西北方向的雄县迫近。配合以天津三卫增援霸州的兵马。形成三面合围之势,欲将叛军围杀在雄县。

所有人都对形势还是很乐观的,除了张延龄。

其实张延龄得知消息的时候并不感到意外。在过去的一年里,张延龄数次经过河北之地,不但见识到了响马贼攻县城的大胆,见识过当地官兵缉捕百姓的凶狠。见识到马政和土地新政的种种弊端。张延龄一直担心的便是会激起民变。

现在,这一切终于发生了。张延龄甚至觉得,这一切来的迟了些。他低估了百姓的忍耐力。

但张延龄开始是对此没有什么概念的,直到听到了刘氏兄弟的名字,张延龄这才意识到,这正是后世史书上记载的那场正德五年发生的大起义。领头的正是刘氏兄弟。只是这个时空里,时间已经错乱,一切都在加速。这也能解释为何在正德四年便会爆发这场大起义。

或许规律便是,有些该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只是时间上会加速。有些事倒是可以避免的,除非去早早的干预。这场起义也许便是一定会发生的那种。

张延龄并没有等到朱厚照的召见,也没有任何人向他提及平叛的事情。这让张延龄意识到,这件事恐怕刘瑾是不会让自己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