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39章 共鸣(2/4)

距。

当然,张延龄并不认为人文思想是无用的,只是物质发展,科技发展的层面显然在未来更加的重要。落后要挨打,落后要受辱,这种落后其实便是指硬实力的落后而非人文。事实上,华夏历史也不断的重复着这一点。无论你有多么辉煌的艺术和人文成就,当北方的铁骑滚滚而来时,你依旧是被屠戮的哪一方。

真正的强大不仅在软实力,更是在硬实力上。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家园,才能享受轻歌曼舞诗词歌赋的精致生活。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张延龄之所以选择出海,干这件大事,便是为了弥补和纠正那过去或许走错了路和想法。若不抓住大航海时代的契机,不让大明朝成为未来工业大发展的策源地和发生地,未来的屈辱便不可改变。

张延龄坚信一个观点,工业大革命并非一定会发生在英伦那个小岛上。之所以会发生在那里,完全是因为那时候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者,拥有者取之不尽的人力和物力,盘剥了世界上所有的财物。拥有者巨大的市场。

而这一切,正是倒逼了工业革命的发生。为了更快更有效率的生产,生产资料的极大丰富自然会催生生产力的进步,改变生产关系。

从人的角度而言,当拥有足够的人才和物质财富的时候,一切便会不同。简单一个道理,当每个人都无需为生存的压力而奔波的时候,自然会有余暇去思索各种人文和理工上的道理,产生出许多想法。想法多了,量变便会引起质变。

在一个宏观的维度里,这就像是一种基因的变异。而且并非无序,恰恰是一种定向的变异。也许时间有早有晚,但这几乎一定会发生。

当然,这些事情,张延龄自然只能在心里考虑。说出来没有一人能听懂,更没有一个人会明白。但这或许便是自己身为大明朝的穿越者所肩负的职责吧。没人逼着张延龄这么做,但是冥冥之中,这便是一种催促着张延龄行动的莫名动力。想想那样的愿景,都是令人激动的。那可是改变了世界的走向,让历史走向另一条路的天大的事件。如果成功了,那岂非是让人有一种造物主和主宰者的巨大满足。这可比当个皇帝,拥有多么大的权势和财富的成功要高级一万倍,一亿倍的成功。

张延龄知道,佛郎机人或许不明白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他们确确实实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最终欧洲的殖民者们都学会了这一招。虽然佛郎机人死在了半路上,但是作为西方国度,整体上却是成功的。

听海伦娜说,佛郎机国的帝国学院里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