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76章 心有灵犀(2/4)

利。然义与利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万民福祉、百姓生息,此非利耶?此利重乎?”

众人深思,并且深以为然。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数生灵往返奔波,不就是为了一日三餐、柴米油盐吗?

可这样的利重要吗?

当然重要,而且最为重要。

否则的话,当百姓们生存不下去,揭竿而起推翻王朝暴政,此乃必然的结果。

一如西北的农民起义。

“百姓安康,国家安定,皆为利也,亦为大利。大利既大义,君子当明之而求之,方不负所学也。”

运用左梦庚教授的辩证分析法,刘宗周将古人严格区分对立的义与利结合到了一起,偏偏理论上又无懈可击。

无数儒家子弟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天下,以何为准?

当然是物阜民丰、天下太平了。

为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始终为人所津津乐道?

不就是此般情景嘛。

“民富则国强,国强则安宁。谁能以所学助力民众富强,则必为千古圣人。诸君,还望摒弃空谈阔论,脚踏实地,不求闻达于天下,哪怕繁荣一方之水土,也是我辈士人治天下之责。”

刘宗周终于把大坑挖好了。

他号召广大士人、官绅、百姓把儒学和日常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用儒学来促进生产。

问题是儒学这玩意儿能做到吗?

必然是做不到的。

而一旦有人这么做了,又发现做不到,那么肯定会反过头来质疑儒学,从而进行思考。

既然儒学改进不了生产工具,既然儒学提升不了生产效率,那么也就意味着儒学并不实用。

以此推断,儒学便不算实学,又与往圣先贤“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倡导相违。

时下诸人,没有一个察觉到刘宗周的阴险,相反全都对他的理论信服不已。

读书做官的毕竟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仅仅用来明事理罢了。

可明事理带不来财富,解决不了生活困苦的问题。

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学到的圣贤之道又没有多少可以用上,人们必然会自行去选择新的方向。

松江府众人满意而去,不出意外,短短几日后,刘宗周的讲学内容必然会传遍江南诸府。

唯独方岳贡脚步蹒跚,心绪紊乱,本能地感觉到了危机。

他对刘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