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回到香港(2/3)

日本人已经来问价了,我们要早做准备。日本,欧洲,美国,这些地方到处都是黄金,人傻钱多,最适合我们的产品。”

“既然到处都是黄金。”李开元笑着鄙视道:“怎么没看你从美国带回来一块?

“你怎么知道我没带?”沈冲用手转着笔,若无其事的说道:“黄金太重了,我直接托运的,过几天你就看到了。”

“是不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你看我说过假话吗?”沈冲放下笔,正色说道:“馨姐,你这几天再招些人,最好是有外贸工作经验的,不然过段时间可能应付不过来。”

“好的。”黄馨拿起笔记了下来,她对沈冲越来越尊重了,以前还开开玩笑,现在拘谨的很,“大概招多少人?”

“先招十个吧。”

“到底什么大单子,要这么多人?”李开元性急,迫不及待的追问:“你别卖关子了,说实话!”

“有一个德高望重的大人物,答应在一本全球有上百万读者的杂志上,帮我做一份广告。”沈冲双手抱着后脑勺,靠在椅背上,面带得意的说道:“你说等杂志行后,会不会有很多订单?”

“什么大人物?”一直没出声的阿虫说了句,“是不是美国总统?”

“我要有那本事,就不会卖魔方了。”沈冲大笑,说道:“这个人名叫马丁-加德纳,是个数学科普作家,你们只要知道他很有名,影响力很大,就行了,然后坐等收钱吧。”

没错,沈冲之所以在美国多呆了几天才回香港,正是去拜访了这位马丁-加德纳——“美国的国家财富”。(注1)

之前沈冲被闻人杰的那本有趣的数学书吸引,对作者马丁加德纳有了兴趣,经过闻人杰打听之后,才知道他是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的专栏作家。

沈冲对这本杂志没什么概念,潜意识的认为科普杂志都很小众,也就没太在意,这次春节,在舅舅家里的地下室里,他现了整整一大箱子的《科学美国人》,一期一期,一年一年的摆放着,最早的可以追溯到2o年代。

这让沈冲大为惊讶,一问之下,才知道《科学美国人》在美国影响力非常大。

《科学美国人》创刊于1845年,是美国历史最长的一直连续出版的杂志,也是著名的《科学》(ce)的姊妹刊,有近百位诺贝尔奖得主曾为其撰稿,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它是世界上最著名销量最大的科普杂志,光在美国国内,固定订阅用户过5o万,而且街头巷尾的书报摊都能买到。(注2)

再问马丁-加德纳,就更了不得了,他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和阿西莫夫、卡尔-萨根一起,并称为美国三大科普大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上过《生活》和《新闻周刊》杂志的封面,知名度堪比好莱坞巨星。

在《科学美国人》上撰稿的作者,都是各个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专家,很少有人能在这家杂志上表两篇以上的文章,而加德纳从1957年开始,在《科学美国人》上开了个数学游戏的专栏,主讲趣味数学,写了2o多年,几乎月月有文章,前后不下2oo篇,他的专栏成了杂志的王牌,广受欢迎,粉丝遍布全球。

阿西莫夫曾经评价加德纳说:“马丁-加德纳是一位业余的级魔术大师,这是毫无疑义与众口一辞的。但是与他的一项看家本领相比,神乎其神的魔术招数是小巫见大巫。任何数学题材到了他手,都能写成雅俗共赏,妙不可言,使我爱不忍释的文章。”

听过简的介绍,沈冲回想起那本让他手不释卷的数学书,然后脑子里冒出一个疯狂的主意——要是加德纳能写一篇有关魔方的文章,表在《科学美国人》上,岂不是一夜之间,魔方就能打入美国市场了?

沈冲如此想,然后也如此做了。

他先去纽约,找到《科学美国人》杂志的编辑部,伪装为不远万里,从遥远的东方前来朝圣的粉丝,成功骗取了杂志工作人员的信任,获取了马丁加德纳的家庭住址。

然后再从纽约出,坐飞机直奔俄亥拉荷马州的克利夫兰县,找到了马丁-加德纳。

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加德纳正在考虑写有关群论的文章,而魔方的数学原理,恰恰就和群论有关,老爷子对此很感兴趣,沈冲又及时抛出了“上帝之数”的概念,把老爷子的胃口吊了起来,把玩了一晚上魔方后,加德纳终于答应在下一期的杂志专栏上,写有关魔方的文章。(注3)

以《科学美国人》的影响力和加德纳的声望,文章表后,可以预见潮水般的订单蜂拥而至,到时候可真的是赚钱赚到手抽筋了……

开完会,众人离开后,沈冲拿起一本杂志,看了起来。

这是他刚才在路边书报摊买的,第二期《电影双周刊》,这期行的时候,他已经在去美国的飞机上了,还没看过。

匆匆翻了一遍,沈冲摇摇头,随手把杂志丢在办公桌上。

还是太小众了,用后世的话,就是小资+文青气太浓了。

几篇影评要么无病呻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三章回到香港〗地址https://wap.xbqg99.net/35/353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