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拍摄(3/3)

1979年,香港电影业还没有所谓的“美术指导”概念,电影中的服装,道具,演员的造型设计,电影整体的色彩,光影等等,统统靠导演凭感觉拿主意。

别的管不了,这个可以管,前段时间在杂志社开会,从编辑的闲聊中,沈冲得到了张叔平的信息——他曾是唐书璇的副导演。

能找到这尊大神,自然不能放过,沈冲特意跑了一趟,亲自邀请他来《疯劫》剧组做美术指导。

今天的拍摄计划里,没有赵雅芝的镜头,所以张叔平带着她丽的电视台,找化妆师为她设计造型去了——丽的电视台内忧外患,开工不足,下面员工几乎都接私活。

不知道是不是沈冲这个大老板全称监督的缘故,今天的拍摄异常顺利,五点钟左右,天色刚暗下来,剧组就完成了摄影计划书拟定的内容,许鞍华宣布收工后,众人纷纷收拾东西,和沈冲打个招呼,然后作鸟兽散。

沈冲则和许鞍华一起,由曾励珍开车,带着厚厚的一摞拍摄好的胶片,去香港冲印公司,冲印工作样片。

因为胶片拍摄,不能像数码那样,立刻看到拍摄的效果,所以一般拍摄结束后,当天就要去冲印车间冲洗,这样每天印出的正片叫做工作样片,是以后剪辑的主要素材,当天冲洗的目的是给导演做参考,查看拍摄效果,决定是否需要重拍。

对于像《疯劫》这样用35mm胶片拍摄的影片,为了节省成本,每天拍摄完毕后,摄影师会把拍摄成功的镜头圈出来,只需要冲洗这些镜头,那些ng的镜头则废弃不用。

不过有时候ng镜头对导演有很大的启作用,而且这部电影对沈冲有着特别的意义,所以他决定把所有镜头都冲洗出来,为此多花5o多万……

沈冲跟着许鞍华来冲印公司,一是为了看样片,二是好奇心作祟,冲印车间大约是电影爱好者心中最神秘的地方了。

一切忙完,沈冲回到住所的时候,已经大半夜了,只觉得腰酸背痛腿软,玩电影真是辛苦,比通宵打网游还辛苦……

在家的门上,贴着一张纸条,李开元写的留言:有个美国寄过来的包裹,我帮你收了,明天过来拿。

沈冲摸了摸鼻子,无声的笑了——这可是个好消息。

——————————————————————————————————————————

注1:这段话是根据《诺丁山》的艺术指导斯图尔特-格雷格的言论,略作修改。

注2:赵雅芝75年8月18日结婚,77年初生了长子。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九章拍摄〗地址https://wap.xbqg99.net/35/3532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