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反应(1/2)
1979年,4月3o日,星期一。
风小波站在公司大厦附近的一家书报摊前,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翻着各种杂志,准备买一本用来打时间——上班很无聊的,尤其是生意清淡的时候。
他口味很杂,买杂志只看封面,要么上面有美女,要么上面有他感兴趣的标题。
翻了几本之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明报周刊》。
封面是一男一女,一坐一站,标准的双人封面照,没什么特别的,那女的虽然看起来身材不错,但算不上特漂亮,也没有漏胸露大腿,风小波对她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封面上的标题——“2o岁,3个月,香港最年轻的千万富豪家史!”
拿起杂志,三下两下翻到封面人物专访栏目。
“沈冲,男,2o岁,矩阵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大学肄业生,魔方明者,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狂赚数千万港币,创造了香港有史以来最快的赚钱纪录,是香港最年轻的千万富豪。”
“李开元,女,24岁,矩阵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和合伙人,香港最年轻的千万女富豪。”
风小波眼皮子跳了跳,2o岁,3个月,千万身家?白日梦么?
“老板,这期《明报周刊》你看了没?”
“看了。”书报摊老板放下手中的一叠报纸,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说道:“说起来你别不信,这期《明报周刊》封面上的两个人,我都见过,就在春节前,他们俩来求我代售魔方,求了好久,我看他们挺可怜的,就帮忙收了一箱子,没想到,这才两三个月,他们就赚了几千万。”
“真的假的?”风小波斜着眼睛鄙视:“你吹牛吧?”
“是真的!”书报摊的老板见他不信,从书报摊后面拎出来一个小纸箱子,指着上面的字迹说道:“你看你看,这就是当时装魔方的箱子,这边还有签名,李开元,看到没,就是《明报周刊》封面上的那个女的,她来收款时候亲笔写的。”
风小波凑过去看了看,确实有个签名,他用手摸了摸,然后问道:“老板,你留着这个纸箱子干什么?”
“我早就看出来他们俩不是凡人。”书报摊的老板得意的吹嘘道:“所以留着这箱子,沾沾财气,两三个月赚几千万,说不定是财神童子转世。”
“切!”风小波一挥手,鄙视了书报摊的老板几句,然后扬了扬手中的杂志,说道:“买一本。”
走进公司大厦,在等电梯时,一个西装革履的家伙瞄了瞄风小波手中的杂志,搭讪道:“最年轻的千万富翁,啊哈?”
“你看过了?”
那人点头,说道:“比拍电影还神奇,一个春节,就卖了1o多万个魔方,没过两月,就打入了北美市场,销售额突破5oo万美元,呵呵,我们公司开了七怀演过电影吗?”
“邵逸夫都七老字,对我来说,和英文没有任何分别。”
“非常好,你帮我个忙,来翻译一下这篇文章。”费利通打开《明报周刊》,翻到沈冲的专访页面,说道:“不需要逐字翻译,把大意说给我听听就好。”
艾丽拿过杂志,一边,一边随口翻译成英文。
专访开头,用了大篇幅谈论沈冲的身世和魔方的营销,费利通听了一会,感觉有些失望,都是些常规的故事和商业手段,他觉得这份专访的水平太低了,再听下去是浪费时间,于是打算让艾丽停止翻译。
就在这时,费利通听到了”知识经济“的字眼,新颖的观点让他精神一振,开始认真听起来,可惜杂志里只是很简略的论述了一下,很快就没有了,接下来的内容是电影革新之类的话题,费利通对此毫无兴趣。
“艾丽,停一下。”费利通抬了抬手,打断了艾丽的翻译,问道:“刚才的内容里,知识经济,kno1edge-ased-omy,是不是这个词?”
“是的,先生。”
“能把有关这个词的内容翻译成文字吗?”费利通说道:“要严肃,准确的翻译。”
“可以。”艾丽看了看杂志,说道:“只有很短一段,没有太多内容,最多十分钟,可以翻译好。”
“那赶紧去做吧。”
“那这篇访谈,后面的内容还需要我继续翻译吗?”
“不用了,我对电影没有兴趣,尤其是中文电影。”
……
清水湾,邵氏片场。
“老蔡,你可真悠闲,一边品茶,一边看书,好享受。”
楚原走进蔡澜的办公室,一屁股躺在沙上,长叹一声,抱怨道:“我可累惨了。”
“你可是邵氏的擎天白玉柱,跨海紫金梁,楚大导演要是不忙,我都要失业了。”蔡澜笑着站起来,拿了个杯子,给他泡茶,问道:“《绝代双骄》拍完了?”(注1)
“还没有。”楚原翻身坐起来,接过茶杯,轻轻喝了一口,说道:“我得缓一缓,偷个懒,再这么搞下去,不仅身体受不了,心也受不了啊。”
“你我真是相映成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一章反应〗地址https://wap.xbqg99.net/35/353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