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万事开头难(2/2)

了一下,初步敲定了两家玩具制造公司作为魔方生产厂。

看看时间不早了,观塘此时还没通地铁,黄馨要坐公交车回家,李开元又哈欠连天,一脸疲惫的样子,沈冲宣布散会,可以下班了。

将黄馨送到公交站,沈冲没有急着回去,而是在夕阳下,沿着街道漫无目的的散步,在脑海里推敲未来的计划。

现在公司有了,生产厂也有了,再租个办公室,基本架子算是搭好了,以魔方的吸金能力,完全不用担心亏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最快度打响魔方的知名度,推广市场,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筹集足够的钱,毕竟沈冲时间不多,六个月的任务时限如紧箍咒一般扣在头上。

广告是肯定要做的,但要做低成本高曝光的……本钱还是太少,他和李开元合伙,每人出资4o万,各占5o%的公司股份,现在魔方还没生产,前期费用已经用了好几万了,再扣掉租办公室的预算,还有预留给玩具厂的定金,可用来做广告的资金太少了。

香港这边还好,咬一咬牙,直接上报纸登广告,费用勉强也能承受,但香港弹丸之地,能消费多少魔方?

沈冲的终极目标是北美,那里才是魔方吸金的主要场地,在香港生产魔方,成本不过一美元左右,运到美国,直接在后面加个零,卖出去毫无压力。

如何打开北美市场?

从画出魔方设计图开始,沈冲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但目前为止,毫无头绪。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沈冲没想到什么好办法,倒是饿的饥肠辘辘,于是找了家茶餐厅,胡乱吃了些食物,填饱了肚子后,往家里走去。

途中经过一家书店,沈冲心中一动,走了进去。

周末要参加香港电影文化中心举办的座谈会,与会的是赫赫有名的电影人,沈冲可不想出了岔子,丢人现眼,他打算找几本电影方面的专著充充电,不料浏览了一圈后,很失望的现,一本有关香港电影的书都没有。

或许是最近压力有点大,精神不稳,沈冲站在一排印着花里胡哨封面的武侠前,莫名产生了一股烦躁抓狂情绪——挑战好莱坞,这任务太难了,还不如把我送到明末去杀鞑子呢!

好莱坞的背后,有美国有南加州大学,有uca,有纽约大学,有哥伦比亚大学……这些学校的电影学院享誉全球,人才层出不穷。

香港有什么?

香港一个专业电影学院都没有,只有“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一年一届,专挑帅哥靓妹。

好莱坞有《好莱坞报道》,有《综艺》,有《映》,有《电影评论》等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权威电影报刊杂志,每年出版上百种电影相关的图书。

香港有什么?

香港有《南国电影》,《嘉禾电影》——电影公司旗下的广告画册,有《明报周刊》——专注八卦一百年……香港连一个专业的电影评论杂志都没有,有关电影的书籍如凤毛麟角,难觅一件。

《电影双周刊》?(注2)

它太嫩了,创刊号才刚刚行,况且现在不过是一本同人志形式的小杂志,一群有热情有想法的电影爱好者自娱自乐的产物罢了,远远谈不上专业。

只论电影人才培养体系和周边信息传播能力,好莱坞就甩了香港十万八千里,更不用提经济实力和工业水平的差距了,如果说好莱坞是一艘航母的话,香港现在还是个小舢板,如果好莱坞是一只羽翼丰满的白头雕,香港目前是个毛都还没长齐的小雏鸡,而且还是个没有母鸡保护的小鸡……

了一会呆,沈冲摇一摇头,自失一笑,转身走出了书店。

怨天怨地怨社会毫无意义,事在人为,总会走出一条路的,因为想象中的困难,而畏畏尾,不是穿越党的风格。

回到住处,在楼下的邮箱里,果然躺着一本《电影双周刊》,拿起来摸了摸,不算厚,纸张有些粗糙,是最便宜的新闻纸,而不是双胶纸,估计是为了节约成本,借着楼梯口的微光,沈冲认出来封面照片上的人是郑裕玲。

后世郑裕玲演过不少电影,但现在,她只是无线电视台的主持人,和电影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沈冲心中腹诽,模仿《无间道》中刘德华的习惯动作,用杂志拍打着大腿外侧,慢悠悠的踱上四楼。

在家门口,沈冲意外的看到闻人杰搂着个包包,坐在楼梯口吞云吐雾,一脸郁闷的神情。

“怎么了杰哥?”沈冲一边掏钥匙,一边笑着问道:“被嫂子赶出门了?”

闻人杰尴尬的笑了笑,丢了烟头,踩灭了火,然后跟着沈冲走进房屋。

——————————————————————

注1:matrix有子宫的意思。

注2:此处只是借用名字,并非实指观塘的万福大厦,不必当真。

注3:《电影双周刊》,1979年1月11日布创刊号。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章万事开头难〗地址https://wap.xbqg99.net/35/35329/5.html